• 分享
  • 收藏
    X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表情”
    22
    0

      很难讲,这到底是奔放还是克制——当网聊的人突然发送了一个狗头表情包,仿佛千言万语,又确实一个字也没说。

      它是一套神奇的语言,万物皆可装进“包”里,拥有视觉表达的能力。甚至于,我有一位视障朋友,她能通过描述,操控语音输入系统,发送表情包,和常人共享这份尽在不言中的趣味。

      “送一朵花。”她会说,“再竖起一只大拇指。”

      在时空的双重意义上,表情包是年轻人纵揽古今、通游世界的赛博飞行器。

      它是语言的翻译器,能让人突破母语限制,回到人类交流的底层逻辑。眼泪流下来,烟花打上去,猫咪伸懒腰,小朋友哈哈笑……意思放之四海都懂。五味杂陈也不难办,翻翻表情包,有的是笑中带泪的眼睛、欲说还休的嘴角、无可奈何的眉头。

      它还是历史的解码器,让故人故纸鲜活起来。年轻人把苏轼做成了大宋第一表情包,也许是人生总有一个时刻忽然就懂了他。握紧拳头,有他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放开手,则是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深夜和一起加班、饥肠辘辘的同事互扔“东坡肉”;尴尬或鄙夷时,发他经常写在句尾的“呵呵”。漫游时间深处,寻宝般找到的情绪和此时此刻的情景重叠,无一处不妥帖。

      它把艺术长廊送进日常,我的一位前辈同事钟情名画表情包,她“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回眸,我知道答应她的稿子要交了。它让文物的面孔更为人知,三星堆的面具正如“此刻我‘方’了”。它赋予物灵性,“伤心的破忒头(土豆英文音译)”和“开心的吗喽(两广方言猴子)”都是年轻记者交稿后发来的,回应编辑“重写”或“不错”的评价。

      阅读表情包是一场旅行,是参观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博物馆;人们在远方和人生中游历后,又会创造更多表情包,去记录、去表达、去回应。

      在“5·19中国旅游日”这天,聊起表情包,无数生动的表情像风景般从我眼前掠过。杜甫的草堂能挺过岁月,走不出四川盆地,而那个瘦削的身影早已挣脱出他忧患的时代,在年轻人的表情包里,再一次望岳、喜雨、壮游。在今天,维克多·雨果已是“知名文旅UP主”,是流亡途中亦能写诗作画描述美景研究文化的世界顶流,“心灵比天空广阔”。鲁迅先生是战神,更是表情包界的至尊王者,存世的影像有限,说过的金句无限,“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甚至印在扇子上,摇摆于我每一个赶稿的夏夜。更多时候,无名小狗的神情、寻常路人的动作、不知在何处池塘开放的莲花……填充着人际沟通的间隙,添一点趣味、美和默契,都是心灵旅途与人际沟通的纪念品。

      发表情包,是拒绝深刻交流的反智行为吗?我从来不这么看。并非只有文字能承载深刻,词不达意更是普遍现象。能精准表达和击中人们情绪的表情包,往往是精致文本和视觉的合体,有段子手的幽默和漫画家的辛辣;它有时显而易见,有时气象万千。有时它是缓冲带,让令人窒息的“无话可说”有个礼貌柔和的着陆点。它是工业化产品,却也不会停止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互联网把远方送到了屏幕上,物流网把特产放在了家门口,UP主把巨著缩成了3分钟,表情包把一肚子的话变成了一只躺平的卡皮巴拉(水豚,网络热门形象)……年轻人,就真的不出门,不游荡,不读书,不诉说衷肠了吗?当然不,看世界,聊收获,他们只是方式更多。

      上个月的世界读书日,出版界喜报频传,行业媒体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与地坛》和《唐诗三百首详析》是短视频平台电商的销量“爆款”。四大名著撑起流量,《白鹿原》和《鲁迅传》也登上热门榜单。

      在更多社交平台上,年轻人晒出他们丈量的人间,雪山旷野只道是寻常,有人深入他人的世界,为公益而奔走;有人背着科学的行囊,探索人类的未来。他们互相懂得,心有灵犀。

      我相信,时代的最好的模样,注定就是他们的“表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