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刘天民: 开启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2023-11-13 20:03:05

    26 0

    11月5-7日,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潼南区举办。2023年全国十佳农民、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刘天民在会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摘编。

    2009年,我结束了在大城市的打拼生活,回到了心中始终牵绊的家乡——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就是在这个小村庄,在党的伟大政策引领下,我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也实现了个人价值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2012年,我正式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粜粮务村的“大家长”。但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村庄,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我深感难题在前,重担在肩。在我担任村书记的第二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来到了我们镇,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重要要求。总书记的指示醍醐灌顶,成为我工作中的总指引,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从那时起,我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坚定信心、以总书记指示为前行的明灯,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将全村土地100%集中流转,招引国家级经营主体合作运营;同步抓好粮食生产和设施果蔬产业,以村集体经济组织连接“一家一户”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资源共用、效益共享,做强村庄产业,增强集体实力。

    全心全意做好粮食生产全链条服务

    武清区作为天津市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最大的一个区,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为确保粮食产量连年丰收,我带领村两委,从农田地力、良种育苗、农资农肥、烘干收购各个方面着手,为村民提供粮食生产的全方位服务。多年来,一些村庄的粮田因为过量使用化肥等,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影响了粮食产量。我曾多次到京津多所农业院向专家请教,并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科研监测所深度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建成2万立方有机肥处理中心,服务周边农田,使土壤结构变得松软,从而促进粮食优质高产;筹集资金购买了大型粮食烘干设备,提供24小时粮食烘干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节粮减损、扩大收益。2022年烘干粮食共计11万吨,确保10万多亩粮田颗粒顺利归仓。

    坚定不移发展现代都市型高效农业

    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是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典型地区。我们村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始终以小农产业为主流,规模小、效率低、收益少。为彻底改变这种困境,我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实现村庄土地100%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生产、设施农业。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村内建成总占地面积2075亩的国家级设施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品一标”种植基地、环京蔬菜种植基地;积极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农科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先后引进了水果型鲜食番茄、黄瓜、草莓、火龙果等果蔬新品种100余个,把粜粮务村发展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和示范点;组织村民们到山东等地学习果蔬等农业生产技术,掌握真本领,按照不同品种定制绿色生产标准规范,确保农产品品质有保证。

    不忘初心提升带领农民共富能力

    “为什么回到粜粮务?是为了发展农村、帮助农民”。这是我不断提醒自己的话,这也是我坚持的初心使命。为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我引进大型自动化育苗设备,为菜农们提供优质鲜食番茄、黄瓜、草莓等种苗,每年数量达到500余万株。与此同时,还向周边村民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节水农业、科技农业、无土栽培设备和各类新品种达30余项,每年免费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使周边村民们不但有了良种,还掌握了栽培的良法。几年来,我们自建并辐射周边村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万亩,带动全区33万亩果蔬生产提质增效,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帮助本村和周边30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发挥“头雁效应”,向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此时此刻,我不禁回想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提供良种良肥,破解烘干难题,服务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农田,规模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引进科研智脑,标准化生产,高品质保供;创建统一品牌,连带周边农户,共闯京津市场……通过种种措施,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粜粮务村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一跃成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总书记的指示在这里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成为了我们开启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