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1 18:33:26
2月29日,克而瑞公布了最新2月房地产市场部分数据及销售榜单。从整体数据来看,市场供应延续上月降势,重点30城供应同、环比“腰斩”;成交端持续低位运行,同比下降超7成。
整体来看,虽然2月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稳市场举措,地方政府也在政策层面不断优化,一线及部分强二线核心城市“四限”松绑。但当前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阶段,市场信心和行业预期修复尚需时日,利好尚未显现在数据端。同时,2月适逢春节传统假期,春节期间楼市大多“看多买少”,收入以及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导致需求端的疲软,房企常规促销活动依旧难改购房者观望情绪。
从销售榜单来看,2月百强房企业绩环比降低21%,同比下降60%,单月业绩规模继续创近年新低。从年内累计业绩来看,同比降幅较1月扩大近15个百分点至48.8%,降幅持续走扩。百强房企2月销售业绩相较1月未见好转,单月业绩规模继续创近年新低。1-2月,百强房企累计操盘金额超百亿的房企只有12家,而2023年同期有20家,2022年同期为25家。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且门槛值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
重点30城供求端延续下探趋势,各能级城市均呈现同环比齐降
市场层面,据克而瑞统计,新房供求端延续上月降势、环比降幅均超4成。2024年2月重点30城供应同、环比“腰斩”;成交端同比降幅超7成,与2023年春节月1月相比,跌幅也达到55%,前2月累计同比“腰斩”,降幅持续走扩。
整体来看,不同能级城市均呈现同、环比齐降。一线城市总成交仅68万平方米,同环比降幅分别达到了66%和56%,较2023年1月春节月降幅达到了65%。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市场热度大幅回落,同环比跌幅均在6成以上。二三线城市总成交42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了43%,同比下降72%。三四线返乡置业缺席,安徽、川渝、苏北等地市折扣力度大但收效甚微。
百强房企业绩同比降6成,持续承压
房企层面,据克而瑞最新统计, TOP100房企2024年2月单月操盘金额为1858.6亿元,环比降低20.9%,同比降低60%,单月业绩规模继续创近年新低。
TOP100房企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209.1亿元,同比降低48.8%,同比降幅再次走扩近15个百分点。近期,虽然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稳市场举措,地方政府也在政策层面不断优化。但当前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市场信心和行业预期修复尚需时日,利好尚未显现在数据端。同时客户收入以及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导致需求端的疲软,预计短期内市场供求不会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2024年,房企仍需积极推盘及营销去化,适应新变化、保障资金流动性安全。
据最新发布的2月全口径销额榜单,保利、万科、华润分别位列榜单前三名,其中保利及万科全口径销额突破140亿。招商蛇口、中海地产突破85亿,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除数据缺失房企外,TOP20房企有超7成全口径销额环比下降,降幅在8%-43%之间;全部房企同比下降,且降幅均近超4成。
百强房企门槛再下探,国央企及民企均难逃承压态势
据克而瑞最新统计,从不同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 2024年1-2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去年同期进一步降低,且门槛值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52%至116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门槛也分别同比降低48.1%和49.2%至32.4亿元和18.2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则降低38.1%至7亿元。
据克而瑞最新公布2024年1-2月房企累计操盘销售金额榜单,保利、万科、绿城分别位列前三位,且累计操盘金额均突破200亿。国央企仍为榜单前列的主力,但从TOP20房企也可以看出,1-2月累计操盘金额同比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在35%-78%之间,市场预期支撑不足,叠加需求和购买力低迷,无论是国央企还是民企难逃承压态势。
2月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释放稳市场举措,包括调降利率、加快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等,以加大楼市托底力度,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有助于稳定行业信心。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2月20日,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
同时地方政府持续加码,春节前北京、深圳相继优化限购政策,一线及部分强二线核心城市“四限”松绑,但成交端尚未有明显好转。预计全国两会会后有望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一线城市有望进一步因需、因区优化限制性政策,核心二三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政策。
3月供需端有望修复,前期出台政策的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小阳春”行情有望在部分核心城市显现。但由于2023年“小阳春”高基数效应逐渐凸显,同比仍可能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政府调控政策和行业反应在不断演变,各地市场的分化趋势或将加剧。
展望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仍然具备着长期的发展潜力。无论现阶段市场如何变化,我们都应保持理性,审时度势,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