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重庆梁平】邓中开展社会化服务让水稻种植变得轻松

    地方资讯

    2023-07-12 21:46:51

    60 0
    class="view TRS_UEDITOR trs_paper_default trs_word">

    “大家手脚都麻利点,争取早点让这片水稻喷上农药,减少虫害影响。”7月7日,在梁平区龙门镇龙凤社区的一片水稻基地里,邓中接完客户打来的电话后,又立马和另外两名飞手投入到水稻的无人机植保中。

    圆脸、微胖、戴着黑框眼镜,30岁出头,斯斯文文的邓中在2012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农门”。他说,他希望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闲置的田野重新长出金黄的稻穗,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辞去教师工作返乡种地

    邓中是土生土长的梁平区龙门镇人。2011年国庆,一次回乡探亲,让他有了回乡务农的打算。

    “老家的田好多都闲置了,长起半米高的杂草。以前,这些田都是大家的宝贝,大家都抢着种。”邓中回忆,小时候,父母承包了乡亲们的地,有旱田也有水田,山上有花,地里有粮,日子过得滋润。

    如今良田闲置,邓中心痛不已。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邓中决定辞去高校教师工作,回乡种地,这让家人无法理解。“我们当了一辈子农民,好不容易把你供出来了,你现在要回来当农民?”邓中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回乡种地。

    当年11月底,邓中在村里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核桃。

    “核桃树要3到5年才结果,这意味着至少3年看不到回报。”邓中说,当时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山里种核桃,不能用除草剂,人工除草管护成本又太大。尽管后来核桃结出了果子,可投入大,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搞农业不能上山,这样人力成本高,不利于机械化。”邓中作出新的决定:下山!

    闲置地重新长出水稻

    “水稻一直是梁平的优势产业,可现在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每年春节回家,一片片好田好土都杂草丛生。”邓中决定下山种水稻。

    彼时,当地政府正在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让邓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开始接触农业社会化服务。

    “你自己都没有地,怎么教我种地哦?”“你一个高校老师,也不是搞农业的,凭什么来教我们呢?”面对村民的质疑,邓中的推广举步维艰。

    当时,乡亲们以种植本地老品种水稻为主,产量低且口感不佳,卖不起价。

    “要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改良品种是第一步。”邓中说。2016年,他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地,率先种上新品种优质水稻。当年秋天,稻田一片金黄,稻穗颗粒饱满。不少米厂上门求购,收购价比常规稻高出一大截。村民们看到有赚头,纷纷加入合作社,改种新品种水稻。

    农业社会化服务让水稻提质增效

    村里留守老年人多,缺乏劳动力成为制约水稻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2017年,邓中组建起“田保姆”农业服务队,聘请农民帮助种粮户对水稻种植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

    “这几年,我把稻田都拿给合作社托管,自己只需购买种子、农药和支付每亩每年300元的工钱,就坐等水稻收成。”村民张增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机械化种植后,粮食产量提高30%,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保底价回收稻谷,他每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把重活、累活“外包”出去,老人也能成为种粮大户。与此同时,合作社还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前年,他们就引入了一款浅水直播机,平均每5分钟就能完成1亩地的水稻直播。“水稻直播省去了育秧、移栽等人工环节,只需一个飞手指尖操作,就可完成大田栽种。”邓中说。

    如今,邓中组建的水稻合作社已覆盖梁平龙门镇、新盛镇、安胜镇等8个乡镇,服务面积达1.2万亩,涉及3000多农户。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