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乡村经济

    疫情之后健康养老改革 将又是一个新的经济爆炸点

    乡村经济

    2020-04-22 14:35:33

    577 0
     中央引导、大佬布局:大健康领域将迎来新的春天!
     
      邓家喜
     
      2020年,将是世界次贷危机之后最为困难的一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还将增加。但是对一些产业来说,又是一次历史新机遇,也是不同产业经济新的爆发点。
     
      2021年,将是扶贫工作全面完成之后,健康养老产业的改革率先登台表演的开始。
     
      这次疫情让广大人民群众清醒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对大的幸福。对于健康养老产业改革就是历史的机遇:新政策新规范新标准出台落地,养老服务业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明确。2019年两会以来,从总书记到总理,从发改委到民政部,高层在养老领域密集发声,动作频繁,为养老产业带来一波“强刺激”。这次疫情之后,“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在国家政策暖风的催化下,大佬们大量投资正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日益频繁。这一系动态措告诉我们,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已经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未来十年,健康产业的规模和价值都将得到空前的爆发和放大!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指出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直接到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社区,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
     
      习近平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同老年居民亲切交谈。
     
      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按约定承担公益,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CPI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健康中国2030规划
     
      中央引导
     
      健康养老不仅是口号,更是战略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元和16万亿元,“健康中国”战略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求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危害健康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要素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规划的实施必然带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健康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已俨然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大佬布局
     
      拒绝大健康行业,就是在拒绝趋势,拒绝未来
     
      一、2017年4月。马云花10亿创办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医院,之后更是声势浩大的卖保健品,
     
      凸显了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
      二、复兴集团从2014年布局养老大健康领域至今,星健旗下已在北京、宁波、上海、苏州、天津等地开办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化照护中心等项目。复兴全周期式康复养生:星健养老、星堡养老;健康管理:迪安诊断、易星体育健康+金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永安保险等,创新模式惠及千万个家庭。
     
      三、2018年12月,恒大正式宣布推出全新中国养生模式:恒大养生谷。这个模式将通过“租、购、旅”会员机制向客户提供养生养老服务,一直引发业界热议。恒大全新养老模式无疑是其中的领跑者。它为中国人焦虑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创造了新的模式,在重视几代同堂、天伦之乐的中国,寻找到了老人养老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之道。
     
      四、碧桂园产业转型:在原有风口周边再造几个“新风口”医疗养老就是一个。通过商业地产、长租公寓、养老业务、科技小镇、文旅融合、医养地产等多种业态完善单一的战略布局。
     
      五、腾讯布局医疗AI引。腾讯整合执业医生资源,上线健康咨询业务,布局14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试图介入医疗环节的各个领域。
     
      据悉腾讯正式向医院管理者发布其最新医疗AI引擎——腾讯睿知。这是一款疾病预判的AI引擎,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智能导诊,即通过人机对话,患者能找到最合适的医生,医生也能筛选出与其专业方向匹配的患者,让导诊服务从传统的“依图找科室”升级为“精准找医生”。
      六、万达狂砸1440亿元布局医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万达已投资1440亿元用于医疗大健康。万达也成立了大健康集团,与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集团“平起平坐”。
      七、小米探索大健康数据。雷军也慢慢开始了战略转移,打造了身体健康监测的小米手环、小米体重计,探索大健康数据;各行各业大佬纷纷通过自建或投资并购、跨界合作等形式杀入大健康这片战场。未来10年是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谁能占据上风口,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中国首富。
      三、养老主要依政府和家族为主,多渠道择优选拔
      (一)普惠导向。支持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性养老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二)自愿参加。鼓励有积极性的城市自愿申报,鼓励有实力、信用好、有投资意愿的企业按照给定条件自愿申请。
     
      (三)公开透明。城市和企业合作协议、服务内容、价格目录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竞争择优。优先考虑积极性高、规划科学的城市;优先支持实力雄厚、项目优质、诚实守信的企业;优先选择融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金融机构。
     
      (五)规范管理。明确建设、运营和监管责任主体,做到建设和运营过程规范,监管到位,确保项目平稳运行。
      四、政府远景规划
     
      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目标。“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城市养老以社区为主,农村养老以乡、村为主,将在全国建立22万个左右的养老健康园(院),主要采取政府投入、公益和社会养老并进,打造世界最快乐的养老产业基地,让中国老人快乐享受晚年生活。
      五、中国养老模式正式启航
     
      1、明确参与主体。选择一批城市,公开条件,择优确定。选择一批有实力、信用好、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参与;支持境内、外资本以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同性质主体参与。
     
      2、明确各方责任。参与城市需要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明确项目的类型、规模、融资方式、服务人群及计划开工时间等内容。对于基本养老服务,明确受益范围和基础标准,体现政府责任;对于非基本养老服务,加大对社会资本的支持,扩大服务供给。
      3、确定参加城市。由省级发改委组织城市政府申报,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核评议,纳入参加城市库。2019年开始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在年内完成规划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
     
      4、制定推荐企业清单。根据企业实力和信誉,由各地和有关部门提出,经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核评议,形成投资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推荐清单向社会公布,供地方开展专项行动选择。
     
      5、确定金融机构推荐清单。发挥开发性金融资金引领作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全面支持,形成第一批金融机构推荐名单,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备忘录,对专项行动提供金融服务。
     
      6、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引入信用服务机构,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对养老服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刻画,并进行前置信用评估和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对失信企业实行禁入,对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和参与各方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加强企业自律和监管。
     
      7、完善金融支持。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制定养老服务补短板组合融资实施方案,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城市作为样板,综合采用“补贷债基购保”,降低资金成本。
     
      8、规范项目申报。由城市政府向省级发改委报送项目,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审核推荐项目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项目的床均面积、床位总量、建设规模等要求,具体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9、中央预算内投资适当补助。用补助的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的标准测算补助金额,原则上每个城市年度补助床位数不超过10000张,高于年度补助床位数上限的按10000张补助,或者分年度实施。建设任务跨年度的项目,可以分年度安排。
      10、投资下达。地方项目采取切块下达的方式,即“××省××年‘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到相关省份,由省份在收到下达通知书2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分解到具体项目。
     
      11、投资管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地方政府财政、国有资产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对中央补助投资实施监管。引入信用评价机构,充分利用“信用中国”网站,对项目进行前置信用评估和事中事后监管,对“拿钱不办事”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对问题严重的项目追回国家补助投资并予以通报。建立奖惩机制,对专项行动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方进行奖励,对中央资金监管不力的地方予以惩戒。
     
      六、各级政府配套政策
     
      (一)土地政策
     
      1.设置专门的养老用地类别,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对于经营性养老用地,通过强制性监管协议杜绝开发商以养老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
     
      2.养老用地出让起价按不高于同类地段工业用地或同类地段医疗用地评估价评估后确定。土地可以抵押,若转让或抵押权实现,只可由其他养老企业承接。
     
      3.企业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医院、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疗养设施及其他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利用,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可先建设后变更土地使用性质。改造方案经属地政府批准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后,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可暂不作变更。
      (二)规划和报批建设政策
     
      1.依法简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办申报程序,支持合作企业在合作区域内开展连锁化、专业化服务。营利性养老机构增设营业场所时,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一次行政许可”。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2.对于500张床位以上、规模较大的养老项目,允许企业拿到土地后分期合理开发。
     
      3.对于需要利用既有建筑开展的养老项目,在无法完整获得旧房历史资料的情况下,可利用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代替原始资料。
     
      (三)财税补贴政策
     
      1.营利性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均可享受床位运营等财政补贴,各类补贴资金作为综合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运营和融资等成本支出。
     
      2.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
     
      3.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耕地开垦费、不动产登记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以及省级设立的其他涉及养老机构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收取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
     
      4.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四)医养、消防及其他支持政策
     
      1.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内设)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基本医保联网结算范围。
     
      2.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确定当地一家或多家医疗机构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转诊就医绿色通道。
     
      4.按照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好养老机构消防审批服务,建立工作机制,对专项行动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提高审批效能。落实按照耐火等级合理拓展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高度的规定。
     
      5.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者投资30万元以下的养老机构、设施,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6.建立“时间银行”制度,积极做好志愿者培育工作,定期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养老机构实施“时间银行”模式发展志愿服务,服务内容及志愿者纳入当地民政部门考核,达到一定规模给予适当奖励。
     
      (五)规划和报批建设政策
     
      1.对于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项目,将增设或改造楼内电梯纳入内部改造类工程范围,无需调整规划。
     
      2.对于利用老旧建筑改造为养老设施,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项目,采用承诺制方式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3.针对养老机构设置专门的停车位设置标准,合理配置,避免闲置浪费。
     
      (六)财税补贴政策
     
      1.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根据养老机构收住服务对象身体状况、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信用状况、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收住失能老人越多、服务质量越好、失信行为越少、医疗能力越强,获得补贴越多。
     
      2.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养老机构的资源用于政策保障对象的养老,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数量、价格,服务补贴随保障对象在各类机构中自由流转。
     
      3.将养老机构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补贴范围。
     
      4.参照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对在养老机构从事一线护理服务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和培训教育经费支持。
     
      5.完善城市国有资产物业用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对于出租物业支持社会养老,放宽租金回报方面的考核。
     
      6.凡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七)金融支持政策
     
      1.采取金融支持措施(投资补助、信贷融资、债券融资、基金支持、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从中选取一项或多项。
     
      2.鼓励金融机构为纳入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的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3.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以收费权质押等方式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创新信贷方式,畅通养老机构融资贷款渠道,提升民营养老机构、服务型养老机构的融资能力。
      4.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到政府出资或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的重点支持范围。
     
      5.鼓励企业建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基金或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建设养老设施、购置设备和收购改造社会闲置资源等。鼓励发起设立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的养老投资基金,吸引合作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
     
      6.整合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金、担保基金或给予财政贴息,着力降低养老企业融资成本。
     
      (八)消防政策
     
      1.对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备案的养老机构,主动提供消防技术咨询服务,明确办理时限和流程,限期办理。
     
      2.实行养老服务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采用分类引导,明确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建筑耐火等级、楼层设置和平面布置、防火分隔措施、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管理机构和人员、微型消防站建设等配置要求。
      3.对于改扩建项目,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未能办理消防审验的,由所在城市民政部门提请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集中处置。
     
      (九)2020年部分省市新的政策
     
      一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由政府无偿提供设施并给予30万元一次性建设资金等方面的扶助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二是按照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所养老照料中心的总体安排,着力推动应建未建的空白区域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给予最高450万元建设资助,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补齐设施供给短板,方便老年人就近养老。
     
      2020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产业受益,以每位老人每年消费1万元计算,目前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人养老观念的改变,老年人消费水平也将有所提高。面对超2万亿市场规模,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金融保险、养老日用品、养老娱乐以及养老教育六大领域。
     
      七、能去哪些地方养老?养老价格会更低吗?养老设施会更多吗?养老服务业将有哪些变化?
     
      家门口养老。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采取老年餐桌、上门服务等形式,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




      居家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全面建立居家探访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重点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与帮扶服务。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与合同范本,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

     

      机构养老。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不断提高养老机构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针对失智老年人的特殊照护需求,支持建立失智老年人照护机构。进一步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明确护理型床位建设标准,重点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兴办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农村养老。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排查出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重大安全隐患2020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推进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助推农村养老服务消费梯次升级。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采取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举办农村幸福院和养老大院。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纳入预算内投资优先方向,适应农村老年人巨大养老服务需求,加大农村养老机构和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服务价格更低。进一步落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水电气热居民价格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以省为单位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引导和支持地方购买养老服务。各地可采取购买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推动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切实降低社区养老服务成本和价格。
     
      养老设施更完备。确保到2022年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并同步开展消防设施改造。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尊重居民意愿,统筹推进适老化设施改造,通过开展场所无障碍改造、消防设施改造、因地制宜增加活动场地设施、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措施。通过产业引导、业主众筹等方式,引导老年人家庭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康复辅助器具需求、居住环境等特点,对住宅及家具设施等进行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2020年底前,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励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
     
      服务人员更专业。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组织编制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大纲,开发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培训包,开展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示范点建设。将消防安全纳入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所有养老护理员岗前都应当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具备消防安全技能。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建设全国养老护理员信息和信用管理系统。
     
      老年用品更丰富。支持新兴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与推广,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老年人康复辅具产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用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符合条件的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具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城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家庭中的失能、残疾老年人配置基本康复辅具给予补贴。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将老年人急需的康复辅具配置纳入保
     
      险支付范围。
     
      八、拓展养老规划:康养小镇
     
      01
     
      良好的发展背景
     
      康养旅游与康养小镇具有良好发展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龄人口更倾向于养生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02
     
      健康养老优势及特色
     
      1.资源优势。适宜创建发展康健小镇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是实现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条件上,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健小镇。如拥有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资源等等。
     

      可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2.产业特色。康健小镇的产业是以健康为主的,如养老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度假休闲、健康食品产业、体育产业等。
     
      3.功能明确。康养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小镇,它的功能性更强。以体育产业为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03
     
      康养小镇的建设标准
     
      1、康养小镇年均PM2.5值小于或等于50。
     
      2、该区域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大于或等于5000个/每立方厘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不低于1000—1500个/每立方厘米)。
     
      3、村镇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4、附近100公里之内有高铁、机场、高速,交通方便。
     
      5、活动范围在3平方公里以上。
     
      6、有发展医疗产业的环境基础。
     
      04
     
      康养小镇的开发类型
     
      1.文化养生型。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修身养性、回归本心。如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
     
      2.长寿资源型。依托长寿文化,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等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
     
      3.中医药膳型。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4.生态养生型。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核心,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一般分布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或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5.养老综合型。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同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九、田园+养生+康养模式市场无可估量
     
      中国田园健康产业在未来五年将扩大10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市场需求庞大,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保健养生市场每年蕴含高达1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2000元用于健康养生。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支撑大健康产业高速运行的引擎有五个:
     
      第一,人口老龄化与医疗潜在需求;
     
      第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扩大了医疗保健支出;
     
      第三,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保健需求;
     
      第四,看病难、看病贵、一床难求将不复存在;
     
      第五,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这五大利好因素快速发酵,从而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头等需求,得到持续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康养,男士养生,女士养颜的意识比例大范围增加,35岁以上群体占据了八成。
     
      1、养老缺口巨大。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潜力巨大。
     
      养老居住观念发生大变化:41%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分住,随着观念改变这一趋势将上升,增加人们对田园+养生+康养模式生活的向往。
     
      生命如日月更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这一代为吃饱肚子而拼搏的人,到今天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享受生活,就老去了的不甘心。生儿养女、紫米油盐操劳一辈子不容易,是时候该享受了,是时候呼朋引伴做自己想做的事,忆自己想回忆的人,品儿时曾经的田园牧歌,会童年的发小,过上那诗酒田园的生活了。
     
      2、养生,需求旺盛。面对各种疾病年轻化,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把治病不如防病提到了生活的重要议事日程。人们更注重“养生”,却又找不到一块好的“养生”地。《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也显示,从性别来看,女性在健康养生上的重视程度远高于男性。女性占比为63.2%,男性为36.8%,女性占比是男性的近两倍;从年龄来看,养生这件事引起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18岁至35岁群体占据了八成,充分显示出健康养生不仅仅是年长人士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并付诸实际行动。
     
      3、养性。迫在当下由于高负荷工作,竞争压力大,每过一个高负荷时期,都需要一方修养生息的土地,寻找到一个这样的乡村驿站以舒缓身心,慢下来嗅闻健康空气,品尝健康食材,慢享乡间安宁,寻找往日情怀。因此,单位团队、个人每年整体轮休的比例上升速度快。福利待遇好的公司,每年至少二到三次,一般条件的也有一次。
     
      田园+养生+康养模式的政策助力。从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看,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新要求,党中央进一步把稳定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放在更高地位,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把康养融入休闲农业+养生+养老作为保障性的升级版。自种的没有污染的食材是生活安全的保障,加入药用药膳对机体的调养,是养生+养老的进一步保障,由吃得安全上升到吃得健康的高级层面,这些功能配套齐全的升级版农业休闲地,更能吸引广大的人群一边度假,一边调理身体,得到一个全方位的身心呵护。
     
      适合长期养生,养老+康养模式的休闲农业将受到青睐。人们已经认识到,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又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城市人,回归人,懂得处理好新型的城乡关系,他们希望尊重城乡差异的基础上,长住在一个自然、自足、自养、自乐的乡村生活的的空间里养生、养性、养老。由于城市土地的金贵以致于长年蜗居于公寓局促的空间,大自然的舒心与舒展,在城市养生馆,养老院都是无可触及的梦想!因此,作为乡村有着广袤的田园+养生+康养模式建设,适合长期养生养老的休闲农业将是未来的一个机遇与挑战。乡土风情的,确保舒适的房屋供人们短期或长期租住将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尚和刚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死神真的离我们如此之接近,使得我们不敢再随意亏待和消耗健康,没有了健康和生命,一切终究失去意义和价值。
     

      2020年的春天里,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真好,活着真好。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省财经办)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335

    • 文章

      368

    • UI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