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谢谢你的提问,我用研究生物防治线虫的一个案例来回答你的问题。”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国内外媒体记者的提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克勤代表用研究生物防治线虫的案例,向记者阐述了如何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张克勤扎根云贵高原近40年,专注有害线虫生物防治研究。他和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物防治产品,引领了我国线虫生物防治学科的发展,为线虫防治难题的解决和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克勤代表介绍,目前,全世界防治线虫病害主要靠化学农药,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化学农药才能保证防效,不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有部分残留在作物中,影响食品安全。随着高毒性化学杀线虫剂的禁用或限用,线虫防治成为世界性难题,找到一种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治线虫方法,逐步替代高毒性的化学农药,成为其团队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全国4%的土地面积上分布了全国50%以上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这是云南在生物防治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巨大帮助。”张克勤代表说,2013年,他和团队成员承担了首个线虫生防项目——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从线虫生物学特性及与天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入手,发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和先导化合物;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库;揭示了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创建了根结线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防产品。
“在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后,我们成功开发了生物防治线虫产品,获得了农药登记证,并实际推广应用。”张克勤代表说,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镇,曾经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大棚番茄因为线虫成灾而损失惨重,他和团队经过4年努力,成功用生物防治方法将当地线虫发病率从90%以上降低到2%以下,显著提升了大棚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推动其成为了无公害绿色蔬菜。
“要保障绿色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关键靠科技。”张克勤代表表示,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代表,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科技强国、农业兴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