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当太阳爬上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东边的山头,在雾翠茗香茶园洒下第一缕阳光时,采茶的村民已经忙了一阵。
因海拔高,这里的春天总是迟到。直到春末,茶树才吐新芽,野生的杜鹃花和茶园步道两旁的樱花才次第开放。芽一吐,花一开,6900亩高山茶园就变成了美丽的花园。
这个藏在坪箐村的高山茶园,最高海拔2300米。一级一级的茶苗“套”着田埂线,从山腰一直叠到山顶,环着大山,就像一件艺术品。
而在过去,这还是一片荒山。把荒山打造成美丽茶园,把大山雕刻成艺术品的,就是茶园主、坪箐村村民谭正义。
“当初,这里只有一片荒坡,就算耐寒的灌木也难以生长。”置身茶园,谭正义回忆14年前的画面,感慨万千。
谭正义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煤老板,一个是茶老板。
2006年,谭正义在骔岭镇小屯村创办煤矿。“当时煤炭市场好,煤矿效益好,但感觉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发展绿色产业才是长久之计。”尽管收益不菲,但多年的市场历练,让谭正义的格局逐渐打开,他想得很远。
2009年,纳雍县壮大茶产业的势头风生水起,谭正义瞅准时机果断放弃煤生意返乡,把产业从地下转到地上。
他先是流转了位于小屯村和坪箐村交界的神箐山荒坡,又购买两台挖掘机开始对大山精心“雕刻”,一台挖梯土、一台挖沟,从山顶一直挖到山脚。
“机器挖坏了修好再挖,整整3年,终于开垦出层层梯土。”谭正义对茶园的规划很讲究,一层层全部按照等高线布局,最终“雕刻”出的茶园,让大山线条感十足。
有了梯土,谭正义的茶叶基地建设启动。不过,挑战很快来了。
神箐山气温低,茶苗一年只有3个月能够生长,其余时间都在“冬眠”。
“气温低下而生长缓慢,让茶叶能蓄积更多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谭正义看中的就是这个优势——高山、生态、有机,“但茶树如何顺利过冬,是个很大的考验。”
他的担忧不幸言中。
2010年冬,谭正义种下第一批茶苗,凝冻过后,茶苗全部冻死。
2011年,他避开凝冻时节种茶。当年,茶苗长势很好,但过个冬,茶苗又冻死了。
2013年改种茶籽(果),但生长缓慢,茶苗到次年5月才出土,又一个冬天过后,还是没有存活。
失败,一次接一次,谭正义没有放弃。
2015年,谭正义尝试用营养袋在山下育茶苗,苗壮大后再移栽到山上。这次,创新的种植方法终于成了,茶苗活了!
收获来之不易的成果,谭正义更坚定了种高山生态茶的想法。为此,他还在山下建了养猪场,为茶园准备有机肥。
“要保证猪粪‘有机’,猪也得有机。”谭正义说,“靠猪粪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发电,沼液浇茶供肥。”于是自己加工饲料,配合茶园中采来的牧草喂猪。
谭正义进一步投资600多万元修建提灌系统,把沼液从山底的养殖场提到山顶,再让沼液自流,灌溉每一株茶苗。
“6900亩茶都进行有机认证,有中国的标准,有欧盟的标准。每年花的认证费就要20多万元,就是要保证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检验”。谭正义说。
按谭正义的规划,5年尝试,5年养育,他要为家乡创造出一个美丽茶园。不仅如此,家乡美,美在环境,更重在产业发展。
如今,常年在茶园和养殖场务工的村民就达300人。同时,很多村民跟谭正义学技术、搞产业,累计开办21个合作社,带领更多坪箐村和周边的群众共同发展。
“茶产业是生态产业。我们和大山和睦相处,大山也会回报大家。”谭正义把家乡的山头变美景,荒坡变茶园,精心雕刻出坪箐村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