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奏响“校地企”合作乐章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46
    0

      河南农业大学自创建园艺专业以来,结合“校地企”发展实际,形成了优质特色瓜类蔬菜为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并探索出“校地企”合作模式。该模式以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秉持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推进产教、科教融合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创新社会服务和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样板,探索并打造社会认可、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地企”合作模式和品牌。

      产学研用产业发展模式助推“校地企”合作。为满足对优质瓜菜生产发展需求,河南农业大学积极打造高校科研学术基地,形成了产教、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校地企+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种植户+商超”产学研用产业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南乐优质蔬菜研究中心、焦作马村科教园区等高校科研基地,基地总面积近2000亩,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为蔬菜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蔬菜育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蔬菜产业升级贡献了积极的力量。该团队坚守“优质、多样、个性、安全”的育种方向,打造了中原菜都、番茄小镇、河马仙果小镇等基地,培育出许多符合市场需求创新型优质品种。截至目前已拥有优质西瓜、番茄、辣椒等种质资源数千份,其中“彩虹瓜之宝西瓜”“农大酸甜果番茄”“美辣一号辣椒”“农大水果甘蓝”等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实现年带动扶沟蔬菜产业经济产值120亿元以上。

      合理定位“校地企”角色,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品牌。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总体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蔬菜数量、质量、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2006年以来,河南省蔬菜常年种植面积2600万亩左右、总产量7500万吨左右,均位居全国前列;蔬菜年人均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0多公斤,整体属于调出省份,但存在季节性不均衡问题,早春蔬菜供应量偏紧,有“春淡”现象;蔬菜生产正由过去重视单产、总产和品种多样的传统,转向重视品质、专用营养价值和绿色生产现代化。而“校地企”三方可以根据各自特色优势,合理定位,实现产教、科教融合,产学研用共建。河南农业大学面向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改革教学方法。企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各类人才,借力高校研发力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定位企业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氛围,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地方政府牵线搭桥,搭建舞台,整合资源。

      共培共育人才,保障瓜菜产业健康发展。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领衔共建的园区每年吸引来自全国约30个省(区、市)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家、园区负责人、科技示范户、科研人员等3万余人参观考察,同时承担着来自河南农业大学高素质农民培训、“头雁”项目学员的实训任务及省内外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培育种植技术骨干近万人,实现场景式示范、干给农民看、实地操作教学、教会农民干。各园区作为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来源,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保障瓜菜产业健康发展。

      “校地企”共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河南农业大学多次召开优质果蔬订单生产落实及收购平台座谈会,集思广益、加强合作,提倡优质瓜果蔬菜订单生产,落实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错期安排下种、上市,实现持续供应和优质优价,让优质瓜菜订单生产顺畅发展。为更好地服务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业,河南农业大学精育更多优良蔬菜种子,倡导“种对、种好、卖好,良种良法相配套,才能获得高效益”。其中,种植户在团队指导下,制定了“彩虹瓜之宝”和“华之秀三号”西瓜技术指导方案,实现种植和品质标准化,联合连锁超市等平台,尝试和多个农业园区、种菜大户进行优质瓜果蔬菜产品订单生产,实现产供销一体、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