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三农短视频赋能乡村文旅发展
    26
    0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互联网三农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之一。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短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68分钟,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成为占据人们网络时间最长的领域。短视频这种“短、平、快”的制作内容与传播特点,加之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升级,让更多人有机会、有意愿成为视频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者,尤其是三农领域短视频爆款频出,话题度和影响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互联网企业积极谋求担当重要角色,一些短视频平台通过运营培训、流量扶持、变现指导等支持三农短视频创作。短视频作为三农题材内容创作和传播的载体和手段,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三农短视频呈现乡村文化场景

      当前,许多三农短视频表现微观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环境,场景式呈现乡土文化魅力,建构“新农村新形象”。某短视频平台2021年发布的三农数据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三农视频内容中,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农村生活、农村美食、三农电商、养殖技术等。很多网友在三农短视频中观赏乡村自然与人文美景,增加新奇体验,感受向往的诗意田园,放松心灵、舒缓情绪。

      近年来,“古村落+短视频”“非遗+短视频”作品越来越受关注,以古村落风貌、传统民俗、非遗技艺为主要内容,展示农村文化遗产与乡土文明,与自然生态、农事生产等一同构成独特而又完整的村落文化场景。贵州苗族青年博主“乐天Ryan”2022年12月开始上传短视频专辑“记录100个中国非遗技艺”,采访非遗传承人,记录叶脉绣、龙头雕等非遗项目。返乡侗族青年、短视频创作者“村姑阿香”用镜头记录侗族美食、民俗与地方美景,带领侗族妇女共同传播侗族文化。

      一批批围绕乡村传统技艺、民俗、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短视频,直观展示非遗及其应用场景,成为传统文化“出圈”“破圈”的有效方式,为线上线下的“国潮热”注入活力。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赶海”“接亲”“庙会”等习俗颇受短视频用户喜爱。

      农文旅融合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短视频通过展示和推广农村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与风貌,活化利用在地文化资源,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吸引广大用户前往亲身体验,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和农文旅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短视频平台+本地人才”成为近年来乡村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数字化记录与推广的主要模式之一。乡村文旅、“村BA”“村超”等乡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火爆“出圈”,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助推,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宣传。2021年,贵州省榕江县成立了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持续性的免费培训,培养万名“村寨代言人”,征集本土主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目前,榕江县已有1万多个新媒体账号,群众自发拍摄赛事短视频并在互联网平台发布。

      贵州“村BA”“村超”比赛期间对民族文化、非遗、农特产品的宣传展示,有别于传统体育赛事体验,也是对新时代农民风采、乡村风貌、乡土文化的生动呈现。这些地方特色与亮点通过短视频传播得以扩大知名度,从而吸引各地观众来此旅游体验。截至2023年8月,“贵州村超”“村BA”“贵州村BA”这三个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分别创造了85.3亿次、39.2亿次、19.1亿次播放量。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22年7月至今,“村BA”举办地台江县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榕江县在今年“村超”期间,接待游客2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多元。

      短视频深耕内容电商,进一步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短视频创作者前期创作的农村生活、农业科普、非遗技艺等内容,已创建好了贴合农产品、农资农机销售的使用场景和乡村文旅体验场景。在“短视频+电商”领域,外景直播间设置在地方代表性的景观、特色建筑中,有的电商直播还同步展示地方非遗技艺,沉浸式展示商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方式拉近了消费者与产品、产地的距离,宣传推广地方文化遗产、民俗风貌和生态美景,有助于提升地方文旅品牌的曝光度和吸引力。一些短视频平台还从个人培训出发,逐步拓展到链接地方资源,围绕乡村风貌、美食特产、特色民俗、生产劳作等内容开展定向扶持与合作,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传承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短视频让互联网上三农能见度越来越高,以影像方式展现乡村风貌、乡土民情,讲好三农故事,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新农村、新农民形象的塑造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农村网民群体即时通信使用率与城镇网民差距仅为2.5个百分点,但短视频使用率已超过城镇网民0.3个百分点,农村网民群体的短视频使用偏好更为明显。短视频这种短时长、易传播的互联网产品在农村迅速普及,成为农民休闲娱乐的新形式和“新农具”。农民既是短视频的用户,同时也可以是内容生产者、传播者,成为信息时代“新农人”,让农业、农村、农民进入更多人视野。各个平台通过“乡村守护人”“农技人”“幸福乡村带头人”“乡村英才计划”等扶持活动,进一步加深群体认同。更多用户在三农短视频中感知乡土文化、故土情结,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下一步,要继续鼓励、扶持乡村文旅达人、商家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内容创作推广与线上经营,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景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文旅线路,培育乡村研学旅游项目,开发与提升乡村特色文旅品牌,开展线上宣传,传播地方特色品牌,实现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加强人才支撑,将农民培养成新媒体达人、文旅达人、电商达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打造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加强乡村文化网络宣传,传播农耕文化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鼓励村干部善用新媒体平台,展示推广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示范基地,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短视频的特别之处,正是其中对乡村风光的展现,让农村生活、非遗技艺具有扎根乡土的美感,是乡村文化旅游场景独特性的体现。为此要促进古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工作,以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