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前进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从一个农民基本维持温饱的小山村,蜕变成为甘肃省共同富裕示范村、张掖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现有385户、1485人,耕地面积1864亩;村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党员168名。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5万元。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笔者深入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前进村调研,剖析产业发展模式,总结做法经验,获得有益启示借鉴。
前进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进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处城郊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致富,经历了集资兴办企业失败、种植大棚蔬菜起步、发展现代农业腾飞三个阶段。
集资兴办企业失败。1990年初,前进村跟随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集资办起了方便面厂、食品厂和药厂等一批企业,其中村办企业甘草浸膏厂一度红火,收入可观。但因企业管理等问题,村办企业陆续出现亏损,最终歇业,导致村委会负债累累,前进村从温饱村变成贫困村。
发展设施蔬菜起步。2001年,马志祥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开展市场调研,决定充分发挥前进村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前进村的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初具规模,大棚数量达到180座,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2004年,前进村获得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小康住宅建设”,20多幢中西合璧的乡村别墅在前进村拔地而起,还有别具特色的“农家乐”餐饮休闲娱乐一条街,使“前进景点”很快在本地出名,前进村迈出发展产业、走向富裕的第一步。
发展现代农业腾飞。随着大棚蔬菜种植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期,种植面积、经济收入基本稳定,进一步挖潜升值空间已不大,村党支部通过调研确立了通过养殖奶牛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2008年前进村成立了张掖市第一家奶牛养殖合作社,全村所有农户加入该合作社,村民们的身份也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上班领工资、在家分红利。2011年,前进村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村办企业——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企业拥有10个下属标准化养殖场。截至2022年3月,公司存栏奶牛4万头,日产鲜奶650吨,被认定为甘肃省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21亿元,从业人员1000余人。
从失败到成功,主要做法有哪些?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前进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奶牛养殖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吸纳村集体资金300万元入股,在2009年建成第一个百亩千头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解决了合作社初期在发展方向、办公场所、生产技术、生产资金等方面的困境。合作社和公司党支部始终注重发挥好党员主观能动性,发动党员当好排头兵,积极在合作社和公司内部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党员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前进牧业公司的每个牧场都成立了党组织,牧场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都已发展为党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实。
找准市场需求,坚定发展方向。前进村在选择发展产业之前,村党支部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城市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同时也让村民开眼界、换思路。通过参观考察,前进村确定了发展设施蔬菜的思路,标准化种植蔬菜在市场大受欢迎。前进村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特色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逐步成立蔬菜种植基地。随着蔬菜种植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期,又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了发展现代奶牛养殖的思路,与大型企业签订了供销合同,稳定牛奶销售渠道,奶牛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功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发展壮大。合作社成立初期,将原来各散养户的奶牛纳入合作社,村民除了用现金入股外,还可以用抵押担保的方式从银行融资,每年可定期从牧场分得入股资金8%-10%的红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模式复制在甘肃省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景泰县、会宁县、东乡县等地,建立了标准化养殖基地,形成了集奶牛养殖、鲜奶销售、乳制品加工、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高效循环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料使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组织方式,主动向农户传授经验技术、提供生产资料,不断扩大合作社影响力,逐步探索出了奶牛分属成员所有,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服务的“一分四统”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多方引进人才,夯实发展基础。1993年,从前进村走出去的能人马志祥回到家乡,带领前进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奶牛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为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前进村还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人才为奶牛养殖产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理念,建立饲草种植、饲喂管理到原奶生产、乳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标准体系。同时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对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开展系统培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目前,前进村拥有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170余人、“土专家”“田秀才”154名。2014年,前进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培训基地紧紧扭住既“壮胆子”又“富脑子”的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设置,创新培训环节,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抓“精”学员论坛、抓“实”产业对接暨产品推介会、抓“好”产业信息引导、抓“活”训后跟踪调研、抓“准”智力脱贫的“五抓”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培训质量。
从中有何启示?
总结前进村推进产业振兴做法,主要有三点经验启示。
建强党支部,突出党建引领是保障。前进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各地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提高领导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是根本。前进村立足自身发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选择发展蔬菜种植和奶牛养殖,为实现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全国乡村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条件各异,各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开展市场调研,选准特色主导产业。不能仅盯种植养殖“一产”环节,要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挖掘“二产”“三产”价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育引结合,培养乡村人才是关键。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等人才。要着力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产业要提档升级,必须有专业人才支撑。坚持育引结合,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强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