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短板成为“潜力板”,广州何以能?——广东省广州市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观察
    45
    0

      珠水荡漾,流淌而来的不仅是千年商都的悠悠积淀,更有冲积平原、滨海湿地与丘陵山地交织孕育而出的农业发展史。

      从珠江三角洲深厚的农耕文化中走来,广东省广州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3092万元是其大步迈进新时代最硬的底气。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5年来,广州通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有力促进了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秋阳高照,记者深入南粤大地上的一个个乡村,探寻广州如何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发展短板向“潜力板”的蜕变。

      党建引领、改革驱动、制度护航——

      深化产权改革,夯实发展根基

      近年来,广州多地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化,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其中,聚焦数字化监管创新,成为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黄埔区‘三资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三资’监管‘云模式’,形成1个‘三资云’平台,资产交易、财务管理、‘三资’监管3大板块和N个子功能板块的‘1+3+N’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监管体系,实现农村‘三资’全流程线上监管闭环。”黄埔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少伟介绍。

      近年来,广州通过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质增效行动,升级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持续推进集体资产和成员信息管理精细化,农村集体资产市场价值显著提升。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市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交易总额累计超3200亿元,交易宗数超24万笔。

      守好村集体家底,广州还辅以坚实的制度规范,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广州市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指导意见》《广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强化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截至目前,全市1.2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提出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的要求,明确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负责人开展例行审计和专项审计。

      “在一系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坚实奠基下,党建引领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加速。”白云区农业农村局集体经济组织指导中心主任蔡月彩表示。

      清澈的莲麻河、一望无际的竹海、百年香桂树、千年古驿道……广州最北端的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通过实施“党建+乡村振兴”等模式,短短几年的时间,从昔日重点扶贫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28.5万元,增长至2022年超150万元。

      广州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作用,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去年达403亿元,村均年收入3092万元。

      广纳、促专、强队伍——

      依托人才支撑,助力蓄势添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广州市着力建立多维度人才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机制,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提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广州率先从丰富人才加入方式着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高素质人才加入机制。

      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盆景苗木培育历史超150年,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盆景种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与广东省盆景协会合作共建盆景大师工作室,目前已有6批近60名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家、岭南盆景艺术大师进驻瑞岭,开创盆景大师驻村先河,帮助21名村民逐步实现从盆景种植能手向盆景制作大师的转变。去年,瑞岭村人均收入达5万元。

      有着“广州市粤菜师傅名村”之称的黄埔区新龙镇麦村村是广州推进专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我们村立足人文底蕴,保护和利用粤菜名厨传统,积极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促进粤菜名厨回村,他们很多人都成为了乡村工匠。”谈及村里的粤菜名厨,麦村村第一书记游保平满是自豪。

      如粤菜名厨这样的乡村工匠获评专业职称,体现了广州坚持人才政策倾斜,推进专才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探索。一方面,通过对服务乡村(基层)的专技人才实行职称申报倾斜政策,激励引导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另一方面,制定实施《广州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方案》,分类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等类别职称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广州累计263名乡村工匠获评职称。

      除了专业化职称评定管理,广州还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打造高水平工作队伍。

      “我们通过召开专项培训会,提升‘三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指导处负责人伍俊杰介绍,今年6月,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举行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会议,重点培训“三资云平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合同清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及市场资源助力集体资产交易等内容,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夯实人才基础。

      “传”经验、“带”经济、“帮”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质量效益

      作为起步较早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路者,近年来,广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将发展经验“传”起来。

      如资源发包型,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整合村庄资源、集约流转土地783亩,引进花果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形成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互动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39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750万元。

      如物业出租型,白云区鹤龙街道黄边经济联合社,整合农村集体留用地建设“广州设计之都”一期项目,该项目于去年8月开始收益,预计每年给联社带来1.2亿元租金收益。

      如资产入股型,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以村企1∶4的股比,组建“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南平静修小镇”,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8万余元。

      广州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将集体经济“带”起来。

      在强引领上做文章,扶持奖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5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7家、示范家庭农场59家,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梯度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格局。

      在促带动上用实招,强化重点农业投资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各类资金超30亿元,通过项目共建、技术帮扶等方式,带动农户超14万户。

      在整体布局上重规划,创建精品新乡村示范带。2021年启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分布在全市7个涉农区,这些示范带乡村风貌特色突出、产业集群优势鲜明、岭南文化内涵丰富,把“单打独斗”的村“打包”起来,实现“组团”崛起,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实施一系列“强村富民”行动,汇集多方力量,把集体发展“帮”起来。

      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效益低,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村社集体年收入不超过35万元。近年来,依托政策支撑,该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中有序流转,引进广州中植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智能化的蓝莓产业园。2021年起,村社两级年收入均超100万元。

      五星村“发展难”“增收难”两大难题的破解,是广州深入开展“千企兴千村”工程取得成效的缩影。截至目前,广州共推动1090家企业与有帮扶需求村成功结对数量达1392对,实现有帮扶需求的村结对全覆盖。

      路漫漫,唯行者至。“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通表示。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