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晓,秋意渐浓,晨曦洒在龙脊景区鳞次栉比的梯田上,唤醒金黄的稻穗,也唤醒早起劳作的人们。瑶家吊脚木楼里,打油茶的声音此起彼伏,一碗浓香的油茶入口,崭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坐落在这片美丽的龙脊梯田风景区里,全村290多户1200余人,其中瑶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8%。大寨村有着长达2300多年梯田耕种历史,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人们世世代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日积月累,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梯田群。
这里的村民没有想到,祖祖辈辈耕作传承下来的田园有一天竟成了风景。伴随着龙脊梯田名气的提升,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化身“两栖农民”,一边守护绿水青山,一边探索推动发展的金钥匙。依托梯田景观和红瑶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大寨村发展起了红瑶梯田景观旅游产业,原本贫穷闭塞的小村寨,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今年农历六月六是当地的晒衣节,红瑶妇女们把箱底的花衣、花裙拿出来晾晒。在碧绿梯田的映衬下,各家晒台上、走廊上,姹紫嫣红的衣裳鲜艳夺目。大寨村利用这个节日举办多种民俗活动,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
游客来到大寨村,可以观赏梯田风光,体验农耕劳作,参与晒衣节等节庆活动,还可以住在古香古色的木楼中,感受纯朴的瑶族风情。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回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目前已有230多户村民开设了民宿。
从大寨村走出的“80后”大学生余琼通前几年回乡创业,将父母经营的小客栈,升级改造成精品民宿,带领当地村民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旅游收入。每逢旅游旺季,大寨村的民宿“一房难求”,优质的房间能卖出四五千元一天。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余琼通当选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2年12月,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余琼通代表村民领回奖牌,与村民一同分享全村的荣誉。“小山村走上了国际大舞台,这是一代代大寨人努力的成果。”余琼通说。
2003年以前,大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这是当时龙脊瑶寨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3年,大寨村引入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企业+梯田+农户”的模式参与旅游开发,公司按进入大寨游客门票收入的10%作为梯田维护费分给村民,同时给予每亩梯田每年1000元耕种补贴。2019年大寨村拿到景区分红超过700万元,最多的一户分到6万元。
“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村民深知保护梯田的重要性,把闲置的土地租给有能力的人种,让龙脊梯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农耕景观:春耕时水田如镜面映出四面青山,夏季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秋收时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冬季的雪景又是另一番浪漫。种田的人按劳分配,也能领取不菲的景区分红。
为进一步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挖掘新的增长热点,大寨村先后引入了索道公司、景区专线运输公司、电瓶车观光专线等企业,在满足游客观光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村民通过提供餐饮、住宿、歌舞表演、销售旅游商品等服务增收致富。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
大寨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本报记者卢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