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全川最大萤火虫生态区可观;夏有水上运动可玩;秋有竹博会可看;冬有晚熟柑橘可采……
近年来,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县,青神县积极推动竹旅融合、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全域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升级与服务业发展,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逐步成为游客向往的“四季全时旅游网红打卡地”。2022年,青神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
青神县乡村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融合多产 搭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青神县充分发挥竹编特色优势,建成了20万亩竹林基地和最美竹林风景线,以及全国最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同时,还打造了15个竹文旅项目,形成了集竹林康养、研学体验、会节博览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竹里院子被评为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在文旅融合方面,青神县以打造东坡文化重要承载地为目标,聚焦八十里最美岷江、两万亩生态平湖,建设岷江东坡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实施东坡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等项目,全面彰显东坡文化,重点推进“六区”建设,即围绕“东坡躬耕”主题,建设农耕体验区;围绕“东坡养生”主题,建设生态康养区;围绕“东坡初恋”主题,建设古风宋韵体验区;围绕“东坡出川”主题,建设古镇休闲度假区;围绕“东坡家风”主题,建设城市文化展示区;围绕“东坡与竹”主题,建设青神竹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区,全面构建“一带引领、六区串联、全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此外,青神县还积极推动农旅融合,盘活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54处,建设竹里稻香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形态。
举办大型竞技比赛,吸引全国各地运动员参赛,万千游客观赛
深耕全域 推动旅游品质再提升
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是青神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青神县始终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不断提升文旅品质,聚焦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文旅品牌。
该县编制了《青神县全域旅游暨岷江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青神岷江文化旅游示范带行动方案》《汉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规划。
在项目建设方面,青神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将“X+旅游”的理念融入文旅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提升文旅品质。通过“交通+旅游”“城建+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模式,修建通景公路106公里,实现成绵乐城际高铁等主干线1小时无缝连接成都;完成滨河文化公园家风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等11个重大文旅类项目;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水上、户外运动城市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青神县还着重打造文旅品牌。近两年来,该县青竹街道兰沟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天府旅游名村,瑞峰镇中岩村、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青神竹编被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品,苏母祠创建为省级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
举办文艺汇演,吸引众多游客观赏
创新供给 释放服务消费新潜力
创新营销、挖掘资源、以节促旅……青神县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供给,全面促进旅游消费复苏与高质量发展——
打造“模式+内容+载体”三创新的营销矩阵。邀请100家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入青,给予政策优惠,建立常态化合作共赢模式;全省首创“文旅局长说文旅”短视频网络营销,用文字和镜头记录青神美景、美食等,变“网红”为“长红”;良好生态滋养全国最大萤火虫栖息地,央视直播累计浏览量达1.2亿次,被《新闻联播》深度报道,亮出青神“萤火虫之乡”新名片,引爆网络,变“流量”为“留量”。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依托萤火虫特色IP,建成全国第一个集科学研究、自然科普、科技互动以及四季赏萤为一体的萤火虫主题艺术馆——竹里萤光艺术馆;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西山研学教育基地,推出红色文化研学等一系列研学路线;依托东坡文化,打造“城市会客厅”唤鱼公园,聚合集装箱夜市街区、草坪音乐会、大型音乐喷泉等多元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新业态给消费者营造出消费新场景,不断助力消费升级。
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青神县先后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5次,累计邀请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来青;坚持举办椪柑节12届,成为全国柑橘产业交流合作的盛会;成功开展“百舟竞渡迎端午龙舟赛”“首届机车音乐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活动,全面促进旅游消费复苏与高质量发展。青神县已成功签约星期捌、环球国旅等 40 余家旅行社,共接待各类游客和研学人员213余万人次。今年为期1个月的观萤季期间,吸引省内外20余万人次到青神“追光”,拉动文旅消费约1.2亿元,较大程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文/图 古良驹 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