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引导粪肥还田 农业低碳高效——湖南衡东县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纪实
    84
    0

      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衡东县是生猪调出大县,全县出栏肉猪78.13万头,存栏肉猪54.05万头,现有规模生猪养殖场367家。同时,衡东县又是产粮大县,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8.9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29万亩。因此,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衡东县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早在2021年,衡东县就被确定为22个湖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试点县之一。近三年来,衡东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建机制、畅循环、创模式,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9月底,已累计实现粪肥还田24.55万亩,农作物平均增产超过5%,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2.5%以上,化肥减量总计超过2600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建机制,培育一支社会化服务“主力军”

      为了切实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落实落地,衡东县从建立粪肥还田组织机制入手,自上而下层层压实政治责任。

      “早在项目开展之初,我们就成立了以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职责划分,成立了工作专班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文件。”衡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振华说。目前,衡东县已出台《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和种植大户处理使用畜禽粪污管理办法》《衡东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细则》等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之上,衡东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县17个乡镇的粪污量和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调查和测算,择优遴选了8家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承担负责区域的粪肥还田任务量和还田作物种类。

      “根据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原则,我们合作社服务周边3个乡镇,对接本区域养殖户63户、种植大户40户。2022年,我们收集处理固肥1435吨、还田1148吨,收集处理水肥10990吨、还田10117.2吨,年底绩效考核名列前茅。”衡东汇兴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祖春说。

      为了更好地激发社会化服务效能,衡东县针对服务组织采取“末位淘汰”竞争机制。“对于项目实施情况不理想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会严格要求整改,如果整改还不到位,我们就会取消它下一年度的项目资格,重新进行遴选。”衡东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主任周树林说。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补奖资金专款专用,衡东县还要求各服务组织对照台账,详细核算项目实施成本,编制项目财务专账,以此作为补奖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建强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支“主力军”,衡东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服务单位开展专场培训,宣讲各级项目政策、粪肥发酵技术、作物施肥模式、台账和财务专账管理标准等项目相关内容,三年累计安排了30余次专场培训,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

      畅循环,以补奖为“指挥棒”打通堵点

      把“粪污”变成“粪肥”,把“污染源”转化为“资源”,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种养循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成本较高、收益不明显以及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往往容易出现养殖户或种植户不配合、不积极、不采用等情况。对此,衡东县以补奖为“指挥棒”,逐一打通服务组织、养殖户、种植户等各方堵点,加快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良性循环。

      如何提高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衡东县以服务组织总成本30%的补奖资金为抓手,充分激发服务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衡东元富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周边几个大型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对有机肥的需求,创新推出一套订制堆肥方案,通过这样一种合作模式,公司不仅能保障稳定的粪肥还田量,还满足了种植大户对提升经济作物品质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如何提高养殖户对项目的配合度呢?衡东县在生猪调出大县中央补奖资金中安排了一部分资金倾斜于配合项目开展的养殖户,进一步建立起付费处理机制。“我们公司养殖场有生猪4900头,目前我们已经和衡东汇兴种养专业合作社签署了粪肥利用协议,通过支付一定的处理费,把干粪和污水交由合作社收集处理。”衡东汇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文涛说。

      如何促使种植户采用粪肥还田呢?目前衡东县农业农村局正在探索种植相关补贴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挂钩的方案,以完善收费付费机制,进一步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市场化运作。实际上,随着项目的长期推进,粪肥还田示范效果逐渐显著,有不少种植户也认识到粪肥还田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与服务组织签订粪肥施用协议,通过支付相应费用,请服务组织上门开展施用服务。

      “通过‘花钱买机制’的做法,让养殖户和种植户在实践中慢慢形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认知和习惯,以此建立起种养两端的供需关系,再一步步推进构建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资本参与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周树林说。

      创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技术

      在衡东县杨桥镇乔阳新村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油菜核心示范片,记者看到,相比简单施用配方肥的油菜田,施用“有机堆肥+配方肥”的油菜田长势更茂密,油菜也更绿。种植大户贺维国告诉记者,今年之所以选择用有机堆肥作油菜田的基肥,是因为去年施用了有机肥的稻田每亩增产了30到40斤。

      “虽然目前产量增幅不大,但施用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作物品质肯定是有着长远的好处的。”技术服务单位负责人邵明刚说。

      目前,衡东县主要采用固体粪污处理技术和液体粪污处理技术两种粪污处理方式,基本形成了搭配配方肥施用的“粪渣堆沤还田模式”“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商品有机肥利用模式”3种粪肥还田技术模式。据悉,相比常规施肥,采用粪肥还田的土壤所含氮磷钾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2.94%以上,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能。

      与此同时,衡东县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开展“蔬菜(芥蓝)有机肥磷替代试验”“油菜有机肥氮替代试验”“水稻有机肥氮替代试验”3个田间试验,并在项目区布设20个监测点,通过对照试验,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技术。

      “根据试验结果,有机肥对土壤结构均有所改善,能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并且以蔬菜有机肥磷替代30%总磷、油菜和水稻有机肥氮替代15%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为宜,可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平衡。”衡东县高级农艺师胡冬华说。

      据介绍,经过三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全县累计减少化肥用量(折纯)2615吨,累计增施有机类肥料22.89万吨,累计节本增效达3308万元,共辐射带动全县5000余名养殖、种植户及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增收,人均增收6600余元。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