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参与组织了一场选调生座谈会,会上几名选调生讲述了自己到村任职后的亲身经历。在他们“冒热气”“沾土气”的故事里,笔者看到了选调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选调生里,有不少人像座谈会上的年轻人一样满腔热情,带着知识技能来到乡村干事创业,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笔者在乡村调研中发现,也有部分选调生面临工作困惑,需要有人给他们支招引路。比如,有人因为缺乏农村生活经历,在与农民交流时总是“话说不到点上”,办起事情来事倍功半;有人还没有做好从校园学习到社会工作的心态转变,仍习惯于坐在案头读书看报、研究理论,对深入农村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存在逃避心理。选调生要尽快融入、做好农村工作,需要迈过“两道关”。
首先是“语言关”。进村工作免不了与农民交流,也少不了倾听地道的方言、淳朴的农家话。因此,初来乍到的选调生可以通过学习地道方言,多说农民听得懂、愿意听的话,帮助拉近与农民的关系,更快打开工作局面。在这方面,可以多与村干部、村民虚心交流,慢慢摸清说话里的门道,多学习群众的智慧。
其次是“能力关”。做好农村工作就要服务农民群众,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要从调研实践中历练得来。为此,选调生应平衡好案头工作和实际调研的时间安排,多走进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在设身处地调研、询问和交流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摸清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窍门,锻炼和提升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