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组织力”激发强村“新引擎”——辽宁省沈阳市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纪实
    29
    0

      辽宁省沈阳新民市新农村镇是“寒富苹果之乡”,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助”原则,突破行政村党组织管理界限,建立果业产业党委,带动4个村80多户农民,新增苹果、鸡心果种植面积350余亩,由联合党委统一规划、指导、采购、销售,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带动农户走向共同富裕。

      2021年,沈阳市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推出5方面21条具体增收举措,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建立联席机制,每月调度增收进展,推动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有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今年,沈阳进一步提出“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年度目标,沈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出台在全市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富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通过聘任专职经理人、推动村企对接合作、组建产业联合党委等10项具体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村集体发展经济中的新问题、新困难,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78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10万元,占比达93.6%,同比增长69.5%,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4.1%。

      选聘专职经理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富强村过去集体经济发展乏力,老百姓手头也不富裕。通过村党组织创办沈阳市富强御隆苑绿色农业有限公司,聘请专职经理人经营公司,带动党员群众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创了离海养殖的“沈阳奇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38户入社村民户均增收4000元。

      过去富强村也养过对虾,因养殖技术不成熟没有发展起来。今年3月,在于洪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CEO”选聘会上,富强村选聘了大学毕业生刘家铭。富强村党支部重新启动了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虽然在养殖期内,养殖水质水体出现过浑浊,对虾的进食、脱壳也出现过问题,但在刘家铭的帮助下,摸索出适合本村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科学养殖方案。

      “专职经理人的作用非常大,为村里带来了更专业的管理,提升了村党支部的经营能力。”富强村党支部书记刘铁军说,预计到今年年底,村里将新增养殖规模1.6万斤,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沈阳市针对村集体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在全市选定105个集体经济具备一定基础、急需产业发展人才的行政村作为试点,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致富带头人、农事企业负责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聘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集体经济组织专职经理人,通过专人专岗、专业专干的方式,帮助村集体盘活各种资源要素,谋求最大效益。

      康平县东关街道拉马屯村是一个传统种植玉米的村,通过聘请弘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时担任村集体专职经理人,利用玉米芯做菌包发展信用食用菌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去年,在党总支的动员下,我们有30多人在包时的帮助下学会了种植蘑菇,今年开春我们20多户农户开始种植蘑菇,从技术到产品回收都不用操心,利润全返还给我们。”关家屯村村民于立飞说,目前全村8000多亩地及周边7个村5万亩左右的玉米收割后,玉米棒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一亩地增收30元。

      拉马屯村党总支创新“党建+”模式,在专职经理人的帮助下,盘活辖区内闲置近20年的科技园区,与弘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拉马屯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现已建设食用菌大棚19栋,解决附近村民5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苏家屯区白清姚千街道的马耳山村“靠山吃山”,以马耳山为依托成立了沈阳市马耳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马耳山风景区,将景区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为全村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60余万元,如何增加村里百姓收入?村里的专职经理人黄战仁发展采摘农业的“金点子”启发了村党总支,将村民引入致富路。除了发展采摘,还开发新采摘品种、开办民宿等吸引游客。村民刘均玺家里原来有果园,他告诉记者:“按照黄战仁的建议我新建了3个草莓棚,从冬天可以一直采到来年的6月。一个棚收入3万到5万元,再加上原来的苹果园,一年收入20多万元。”

      党建牵线搭平台,“村企对接”共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资金的支持,沈阳市积极开展“党建促振兴、村企共发展”村企对接活动,通过面向社会倡议、会同市直部门共同动员等方式,积极引导212家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团体报名响应,与188个行政村进行了逐一配对,开展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对接企业通过项目共建、资产参股、物业出租、消费增收、劳务中介等方式,已累计吸引对接企业到村投入5661万元,帮助对接村集体产生收益1220万元。

      地处辽河南岸,临近七星湿地与石佛寺水库景区,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大丁村文旅资源丰富。近年来大丁村积极发展亲水游、赏花游、采摘游、野地游和民宿康养等农村休闲旅游项目,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大丁村与辽宁极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沈阳丁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投资160万元建设树下木屋露营地,打造集露营野炊、乡村研学、赏荷垂钓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村里依托客流量建设垂钓园、客栈、饭店、超市等配套设施获取收益。“我们利用30亩林地,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占股20%,公司占股80%,初期设置保底收益3万元加利润分红。”大丁村党支部书记张福铎告诉记者,今年8月运营以来吸引游客超10万人,两个月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黄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波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们将七星湿地沿线的拉塔湖村、长河村、高坎村、达连村、吴家村、大丁村6个村统合起来,统一规划、优势互补、组团发展。大丁村作为市领航示范村,也是七星湿地乡村振兴发展带上的重要引领节点,街道党工委成立了大丁发展工作专班,带领大丁村党支部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沈阳市山山伟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加工山楂的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利用企业坐落在村里的优势,法库县孟家镇东岗子村与企业合作成立山楂缘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350亩地与42户农户的70亩地用来种植山楂树3.8万棵,以“企业+村支部+农户”的模式经营,按4∶4∶2的比例占股。

      今年在山楂树下试种了短秆高粱,一亩地平均收了700斤,加上山楂树的收益,按比例算下来村集体收入将近20万元。村民王介明告诉记者:“我以1.6亩土地入股,算下来纯收入就有2400多元。”

      浑南区祝家街道佟家峪村位于沈阳市东南,距沈阳市区约20公里,依山傍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村党总支以推动东南山区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研学、冰雪产业,举办马术节、白酒节、民宿节等文旅活动,佟家峪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民宿村、旅游村。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村企对接合作成效,2022年佟家峪村党总支牵头将村党组织创办的沈阳市杏花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村内文旅、餐饮、民宿、农产品加工售卖等20余家企业联合,组建“佟家峪旅游联盟”,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在后续发展上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安排摊位、停车等场地,形成特色住宿、农家小吃、家庭农场、传统手工制作等多方协同发展,防止恶意竞价、无序竞争,形成了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产业格局。2023年佟家峪村“杏花节”一改往日“政府主导”模式,由旅游联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全新的文化旅游盛宴,成功实现“党组织+合作社+企业+村民”经营新模式,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局面。

      在沈阳市级层面组织村企对接的基础上,铁西区充分挖掘辖区企业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深化村企对接合作,推动全区46个村与52个企业结对共建,按照村企双方“因地制宜、双向选择”的原则,合作实施农产品销售、劳务输出、食品仓储冷库、文旅融合等集体经济项目20余个,总投资14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800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125万元,形成以企带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新格局。

      开展“联村共建”,建立“致富共同体”

      为了让村集体实现持续带动能力,沈阳市开展“联村共建”,推动规模经营,提升发展效能。指导具备优势产业的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新民市大民屯镇、康平县方家屯镇等35个乡镇(街道)组建产业联合党委,围绕沈北休闲旅游、新民棚菜、康平杂粮等特色产业,统筹地域相邻、资源相连、产业相近的147个村,通过“飞地抱团”“强弱联合”“强强联合”等方式,打造33个“致富共同体”。

      “冬瓜上市后期卖不动,幸亏有冬瓜产业联合党委帮着牵线搭桥把我剩下的12万斤冬瓜全卖出去了。”新民市张家屯镇张屯村的张连东向记者介绍,在产业联合党委的引导下,他种了22亩冬瓜,尝到了种冬瓜的甜头,今年已经收回投资成本。秋收一过,他又与村里人签了土地流转合同,准备再增加种植面积28亩。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要发展,党建来引领。张家屯镇党委遵循地缘相近、产业相连的原则,以佟庄子村、崔三家子村、董家屯村、哈太堡子村种植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张家屯镇冬瓜产业联合党委,实行跨村抱团式发展,引领张家屯镇冬瓜产业发展迈向新格局。

      由联合党委统一规划、指导、采购、销售,延伸建设切片、包装加工厂,集中与收购企业谈订单、谈价格,提升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今年冬瓜每斤增加收益0.2元,村均增收10万元。

      沈阳市委常委、新民市委书记马原向记者介绍,新民市着眼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单打独斗、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弱、集体收益低等问题,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户致富在产业链上,大力推进产业联合党委组建工作,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资源集聚、抱团发展,实现富民强村。

      刚从河北中薯集团回来的康平县方家屯镇十家子村党总支书记孙旭新,就来到村里淀粉加工厂。十家子村的特色产品是红薯,今年村里从河北中薯集团引进种植适合生产淀粉的新品种,签订了300亩的种植合同,由村集体的合作社带领农户种植,一亩地净利润达6000多元。

      2023年,十家子村在镇党委组织下,与王家窝堡村、杏树岗子村、镇西街村、李影匠村组建红薯产业联合党委,依托辽宁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与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对接,签订回收订单,建设小型淀粉加工厂一座,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推行“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栽培品种、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栽培管理、统一销售”五统一管理方式,辐射带动方家屯镇、张强镇、胜利街道等区域种植淀粉薯3000余亩。

      辽中区大黑岗子镇方家岗子村、东于岗子村、钱缝村3个村有大片沙土地,不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常见农作物,为了带领百姓致富,村党组织不约而同动员大伙儿种起了花生。方家岗子村党组织副书记王程亮告诉记者:“产业联合党委把我们几个村联合起来,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不但把成本压了下来,还帮老百姓提高了议价能力,不再害怕价格波动而降价卖了。”

      大黑岗子镇以花生等杂粮种植产业为纽带,组织方家岗子村、东于岗子村、钱缝村等3个村组建“致富共同体”,成立花生产业联合党委,围绕花生种植、存贮、销售,3个村党组织带动150户农民种植花生4000亩,年产量1800吨。产业联合党委依托方家岗子村党组织领办的鸿腾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电商平台出售花生,依托钱缝村1000平方米冷藏仓库用于存贮花生250吨,每斤最高差价将近1元,帮助村集体平均增收2万元,村民每亩增收500元以上。

      沈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完成集体经济年度增收任务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目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富民强村再上新台阶。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