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越来越多的村干部意识到,“手中没把米,鸡都叫不来”,说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这既关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村集体战斗力和号召力的直接体现。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赚到钱,实现强村富民?
近日,记者在浙江省东阳市采访时发现,市场化运作的氛围在当地乡村愈发浓厚,许多村庄充分发挥共富党建联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聚焦本土特色,激活闲置要素,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东阳市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和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别达到83.48%和35.65%。
每个村庄或多或少有一些要素资源,要么是土地、农房,要么是文化、民俗等,如何将这些特色资源“点石成金”?请看东阳三个村的“兴村记”——
寀卢村:合作蹚出新“稻”路
初冬时节,晚稻收割后,城东街道寀卢村的地头迎来短暂休息,接下来即将种植油菜。种植前得松土,再施底肥,这些农事步骤37岁的种植大户郭江华熟稔于心。相比于父辈们的艰辛,如今种地有一众农机辅助,已是轻松不少,他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另一边,寀卢村的“新农活”又懈怠不得。村里紧锣密鼓建设农业科技馆,馆外一台大飞机惹人注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表示,这台退役后的飞机如今再“上岗”,既可体验模拟驾驶,又能在飞机上用餐,还未开放,已“吸睛”不少。
乘坐观光车,一路向前。“这个区块,即将落地一个卡丁车赛场,那边是生态停车场。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为此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模式可不是一租了之,而是采取股份合作、保底收益,与共享田园形成良性互动。”卢阳春兴奋地说。
在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旭锋看来,合作正乃寀卢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动力,内核就在于不断通过合作升级引领生产方式变革,激发各方积极性。
当然,“寀卢经验”并非一成不变的埋头种地。依托物联网技术,村里打造了“智慧田园”,将1200亩农田纳入5G数字化管理,又以公园方式建田园,既打造丰收田,更塑造风景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20年来,寀卢村的村集体收入从2003年的70余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8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8.2万元。
新的合作还在演化中。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格?寀卢村组建“共富工坊”,推出“寀卢严选”品牌,并通过数字化系统,让消费者一扫二维码,便知生产过程信息,提升品牌附加值。影响力又如何进一步变成生产力?寀卢村与周边村庄形成党建联建,打通资源共谋发展。
许旭锋介绍,以农村综合改革集成为项目牵引,寀卢村带东安、徐田二村,单良村带湖店、东光、东锋、塘西四村,逐步实现八村共富。眼下,随着寀卢小微园、单良果蔬基地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建成,先富带后富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八里湾村:研学唤醒“沉睡”资产
“原来,八里湾是个‘散装村’,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有了研学产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见到记者,湖溪镇八里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智时感慨道。五年前,村集体收入还捉襟见肘,甚至一度负债200多万元,去年的收入却一举超过了150万元。
八里湾村地处湖溪和横店的两镇交界处,自古以来便是粮食高产区。眼下已入冬,位于上田自然村的湖溪农耕乐园内正在进行河道清淤整理和设施维修维护,一切有条不紊。影视外景拍摄区依旧热闹,一个剧组刚退,新班人马又进。
这是“博才教育”在八里湾落地运营的第二个研学乐园,分为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湖心岛轻奢露营基地、影视外景拍摄区三大板块,总占地170亩,刚运营两个多月,已有近3万名学生来此研学,接待10余个剧组。
之所以乐园里头建片场,缘于其与名为“八面来风”的影视基地仅一步之遥,同在一个自然村。这个影视基地是村里三年前引来的首个项目,打造出唐宋古风建筑群,专门承接横店影视资源外溢,已有超过300个剧组在此拍摄取景,人流量十分可观。
在严智时看来,“八面来风”影视基地短期内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这些资产全都是由承租公司帮助村里建设,等到20年租期一到,就是一笔巨大财富,更关键的是带来了人流量和关注度,这才有了之后的研学热。
眼下,不少闲置的资源开始被“唤醒”,光影视基地门口的共享灶台,通过村企合作方式就能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0多万元收入。还有很多村民见状后,纷纷开始装修改造自家农房,有的开民宿,有的办餐厅,当然也有不少选择就近就业。
与卢阳春的想法类似,严智时希望,在接下来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与经营业主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非简单的租赁关系。同样,“博才教育”相关负责人王丽丽也坦言,在往后的课程设计中,会更多考虑怎样与老百姓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带动他们就业增收,提升研学基地的社会价值。
村民张淑虹在露营基地当服务员,负责买菜、串烧烤、打理帐篷等工作,年过花甲的她如今月薪4500元,还能照顾好家里,她也很珍惜这份工作。湖溪镇党委书记唐有新告诉记者,接下来,镇里也将用好这一农旅融合型“共富工坊”,盘活更多闲置的乡村资源,同时把更多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动力,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
官桥村:文化点亮古建筑
在东阳,横店的影视产业举世闻名。像八里湾村一样,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影视外景拍摄场地,开发农文旅融合项目的村庄不在少数。紧邻圆明新园景区的横店镇官桥村,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若不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晓华提示,记者怎么也想不到,眼前的仿古建筑,其前身竟是荒废20多年的猪棚鸡舍。去年,这里摇身一变,连同附近50亩的毛竹林,成了镇里宝贵的竹林外景拍摄基地。到访时,工人们正抓紧置景,因为毗邻横店影视城,各种成本更低,来此拍摄的剧组络绎不绝,档期几乎排满。
陈晓华说,目前村里正开发第二处外景拍摄地,利用90亩的官桥水库以及周边4000多亩山林,弥补横店码头水域拍摄场景空白。他预计,通过“物业联建”的模式,每年可为村庄增收千万元。有了这笔钱,陈晓华才更有底气修缮保护好村里的古建筑,等待更适宜的“凤凰”入驻。
作为横店镇古建筑现存体量最大的村庄,官桥现存42处古建。为了留下这些乡愁,镇村两级可谓呕心沥血,一方面,要满足老百姓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加大力度统一规划宅基地;另一方面,又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整个古建筑风貌已初具雏形。
怎样赋予古建筑新生命?陈晓华并不着急对外招商,他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今年年初,晗美术馆落地官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何实现联结,美术馆是一个绝佳载体。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让艺术家走进官桥、认识官桥、驻扎官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助力村庄形象塑造,点亮乡村未来。”陈晓华说。
陈晓华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也会把更多精力放在盘活村内古建筑上,重点招引影视“服化道”和特色文化类工作室入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慢变量过程,当艺术遇见乡村,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认同感。
在横店四邻,被影视文化点亮的不止是官桥村。据了解,近两年,东阳市探索横店影视城党委与周边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政府搭台、村企联动,共同打造“影视·共富工坊”,以组织联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带动周边112个村社集体经济收入超4亿元,平均收入超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