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把朱子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245
    0

      讯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五夫镇,在溪涧环绕的兴贤古街上,火红的灯笼早已挂起。溪水流经每一户居民家的门口,足够洁净与清澈。不少老太太拖出家中满是灰尘的板凳,在门口的水渠里仔细擦洗起来,迎接新春佳节。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五夫镇。清澈的溪水在五夫镇兴贤古街路旁的沟渠里汩汩流淌,时不时游过一尾或金或红的鲤鱼。

      据介绍,鲤鱼承载着五夫人的美好愿望:当地人相信,鲤鱼跃过龙门,便会蜕变成龙头鱼身的“龙鱼”;若孩子登科折桂跃龙门,便会成为“登龙”,人生前途无量。在五夫古镇世世代代被“龙鱼”愿景激励的学子中,朱熹是最出名的那个。

      福建省武夷山五夫镇建于晋代,迄今已有1700余年,素有“邹鲁渊源”之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14岁起定居五夫,在此从学、著述、授徒、生活近50年,创立朱子理学,成就了五夫理学之邦的美誉。2010年,五夫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武夷山市唯一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

      相传,公元1170年,朱子葬母于建阳马伏天湖,同时出外寻胜得云谷胜景,筑晦庵草堂,聚徒讲学。朱子在“图书之府”的书坊建立同文书院,作为藏书之所。

      如今的同文书院是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和南平开放大学联办的一所公益性的现代书院。书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已经开办30余场的国学文化推广交流活动。

      作为一座旨在传承弘扬朱子学说的现代书院,今年21岁的张明诚已在此接待游客7年。张明诚说,五夫镇以兴贤书院和朱子社仓矗立的位置为核心,整条街约1700米,贯穿兴贤村、五一村、五夫村。

      距离古街不远的地方,是紫阳楼遗址、朱熹故居。村口有遮天蔽日的香樟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800多年过去,如今已“亭亭如盖”。

      紫阳楼前拥有“半亩方塘”,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据传,数百年前,朱熹曾在此苦读时触动灵感,写下《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年来,除了国内的游客,张明诚还接待过许多外国友人,包括非洲、欧洲研究汉学的学者,以及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汉语学校的青年。他说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很深,能够把握游客的需求,有信心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1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