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石林供电局鹿阜供电所组织员工到10千伏豆黑线进行特巡,全力保障豆黑村、塘上村、舍色村等7个自然村的春耕生产用电。图为供电局工作人员帮助农户修理微耕机。本报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孔德林 杨淑涵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开好局、起好步,对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丰收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目前昆明市旱情形势,全市各地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抓实春耕备耕和农资保供,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全市小春粮食播种122.03万亩
记者从昆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昆明市小春粮食作物栽种面积122.03万亩,全市抢抓小春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按节令完成了小春播种任务。据农情调度显示,全市目前就位各类农作物种子60373.7吨、化肥储备158879.84吨、农膜储备5075.6吨、农药储备1851.8吨,各类农资储备丰富,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推进。
今年,昆明市粮食生产底线指标为:粮食播种面积353.9万亩,粮食总产量105.5万吨,完成大豆种植9.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35万亩、油料种植11.4万亩。为进一步抓实春耕备耕工作,昆明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县、乡、村、地块;组建8个市级科技增粮技术服务组,采取定点包保落实、定量精准考核、定性结果运用等措施,全面提高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集成推广科技增粮措施,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力争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
聚力开展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记者从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2023年汛末,昆明市即针对蓄水不足状况和冬春季可能发生气象干旱的预测,加强旱情监测和会商研判,提前谋划,按照最不利的打算,开源节流并重,因地制宜采取抽、提、拦、调等措施,聚力开展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早在去年,昆明市就印发实施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抗旱保供水工作实施方案》。同年12月27日,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抗旱一般级(Ⅳ级)应急响应。同时,昆明市水务局组建工作专班,做好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的督促、落实,加强雨情、水情、墒情信息监测频次,定期开展抗旱保供水会商,动态调整抗旱保供水措施。
当前,昆明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供水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抢抓黄金施工期,高效推进建设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落实应急送水车辆与人员,储备应急供水物资与设备,筑牢农村饮水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持续干旱少雨,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造成供水水源水库蓄水不足。面对旱情,该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每半月对供需水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制定应急措施。成立防汛抗旱应急队伍17支1900人,储备移动水泵41台,发电机51台,累计开展3次集中排查摸底,共排查出存在供水困难问题77件,已采用有效措施保障群众用水需求。
目前,寻甸县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项目已实现通水44件,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今年以来,该县共协调资金815.36万元,在塘子街道、鸡街镇、甸沙乡等实施山泉引水工程6件;投入182万元实施维修养护工程43件,惠及16个乡镇(街道)4.75万人饮水;争取抗旱应急资金117万元用于金所街道、河口镇、甸沙乡、金源乡等应急工程建设;投入202.01万元实施鸡街村委会应急调水工程,有效解决鸡街集镇及周边10个村委会群众用水问题。
推进实施89件抗旱应急工程
昆明市聚焦开源节流,启用地下水和出露泉水补给城市供水,开展主城区地下水井排查,编制“一井一册”应急启动方案。目前,全市已完成松华坝水库低水位水资源取水工程、松华坝提水工程。作为昆明主城抗旱保供水重要工程的松华坝水库提水管线工程已通水,至3月底可利用牛栏江水源为松华坝水库增蓄500余万立方米水量,进一步提高主城供水保障能力。
推进实施89件抗旱应急工程。其中,晋宁区昆阳、宝峰片区抗旱应急救灾工程和富民县抗旱应急打井、安宁市城市供水应急补充水源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已建成发挥效益。
在节流方面,昆明市严格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同时,多渠道发布昆明市节约用水倡议书、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市民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近期,富民县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开展进村入户“敲门行动”,发放反面典型案例宣传手册,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和法治观念,全县护林员和防火卡点值守人员,延长值守时间,严管火源进山,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置25个防火卡点,5座瞭望台,108个水池、水窖、储水罐等应急储水点,储备了120余万元的应急物资。该县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对接联系,完善联动机制,制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作战图,将水源点、重点保护单位、在建项目等要素落在图上,加强防灭火指挥效能。县级总林长、总督察开展检查超过10次。
在抗旱保供水上,富民县提出加强旱情监测,做好旱情统计,完善供水平衡分析和计划用水措施,严格计划用水。把保障供水工作重点放在县城和集镇,突出易旱地区、偏远山区及设施薄弱地区,保障城乡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加强对人畜饮水困难人群排查,开展拉水、送水,保障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