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小山村书写“红绿融合”大文章
    77
    0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新棚村曾经是一个贴着落后标签的小乡村,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全国闻名的“明星村”。十年磨一剑,新棚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高地。

      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就要遇上好时代,要有好政策,还要有“能人”带,新棚村也不例外。2021年6月,安徽省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安徽省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王华被选派到新棚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华觉得这样的工作变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心里一直都有着“乡村情结”,十年前他曾在六安市三十铺镇一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那时的他与农民群众吃住同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新棚村是石台县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道路崎岖、重峦叠嶂,森林覆盖率94%。这里曾是皖南红军总医院所在地。驻村当晚,在村支部副书记李洪盛的引导下,工作队来到了脱贫户崔道君家了解情况:“这沟望着那沟深,大桐坑套小桐坑。”看似轻巧的一句话,只有新棚村的人才深刻理解里面蕴含的无尽辛酸与无奈。新棚村位于海拔700米的深山峡谷中,距石台县城43公里,距七都镇18公里。过去,有着3.3万亩山场2400亩茶叶的新棚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都十分落后,想要发展村域经济更是不可能。但新棚村也有优势,那边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粟裕等曾在这里留下身影和足迹,洒落在民间的红色文化亟待挖掘。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王华经过摸排调查后陷入深思:如何才能让这么偏远的小山村奔向富裕?很快,他的心中便有了答案。乡村振兴不是孤军奋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书记更要走在前作表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和重点项目上,以村党组织、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打造党建联合体,通过结对共建、活动联办、党员共管、资源共享让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把党建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理清思路才有出路,王华在新棚村乡村治理工作中,坚持将抓党建与抓治理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有声”图书馆等载体,强化思想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扛起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责任。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实施乡土人才回引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5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6.6岁,1名选调生村官到村任职,切实增强“名村”创建和振兴乡村的组织力量。

      联合省市县多家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精心制作《红色记忆》电教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创业力量,组织拍摄的《两匹老布》红色文物“讲故事”剧本等,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效益。

      打造生态硒茶产业。成立石台县小桐坑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小桐坑商标。对新棚茶叶进行包装设计,打造高端系列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21年以来,新棚生产8万多斤干茶,外来游客在重走红军路、感受“当一天红军”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上山采茶、下山制茶、山间农家小院品茶的乐趣,一大批高山竹笋、野生蘑菇、山养蜂蜜等优质农产品装进了游客的私家车,“后备箱经济”得到大发展,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加强“校村”联动,利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资源,将高山中草药、野生硒茶、竹笋蜂蜜等原生态生产资料,加工制作成中医药膳富硒康养产品,引进亳城古道养生餐饮来村投资兴业,打造“景点游览-乡村民宿-特色美食-健身瑜伽-芳香中医疗养”的完整康养产业链。

      新鹏村自然风光优美,石云河水穿村而过,潺潺倒映着如黛的远山,一路青山绿水,风光旖旎。新棚大峡谷,两侧树林翠竹葱郁苍翠,幽谷瀑布,奇石古树,星罗棋布。大桐坑云海,气势壮观。高山茶园层层叠叠,绿波荡漾。随着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展示馆、红文化中心的对外开放,新棚村已成为安徽省又一处红色教育基地。“我们要把青山绿水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未来以‘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吸引更多游客来村住村,带动全村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王华说。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