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一个院落 几间平房 三两学生在田间地头“读研”
    186
    0

      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了一群走出“象牙塔”、扎根田间地头的研究生的故事,许多网友留言表示受到触动。

      张丽君是西南大学2021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两年前,张丽君和她的同学们通过“科技小院”人才培养项目,来到素有“中国橘橙之乡”美誉的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开启了一段田间地头的“读研”之旅。

      初到乡村,来自城市的张丽君“甚至不知道橙子树有多高”,一度感到很受挫。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虽然自己懂技术和理论知识,但面对有种植经验的当地果农们,书本上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很难推广下去。

      后来,通过向指导老师和师哥师姐请教,张丽君逐渐意识到要想让新兴的技术真正在乡间落地,首先必须融入乡村。

      张丽君和同学们一起,开始整日驻扎在田间地头,与当地果农交流分享,开展线下培训会推广种植技术,还虚心拜当地果农为师,学习修剪、施肥等种植技巧,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2022年夏天,川渝地区遭受严重高温,当地橘橙产业因晒伤造成减产。经过试验,学生们向果农推荐喷灌技术。起初果农们并不信任,大家觉得“没用,水蒸发得那么快”。但面对质疑,学生们没有放弃,而是在小院试验田里坚持实践。

      最热的夏季过去了,那年丹棱县日灼果占比高达30%,而试验田日灼果占比只有5%。学生们用科技农业成果和扎根土地的务实态度,赢得了果农的信任,也开启了互学互助的“双向奔赴”。那晚,果农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一顿家常饭,比得什么奖都开心多了。”张丽君回忆说。

      试点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在专家研究员的带领下,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将农业科技与种植经验充分结合,帮助当地果农解决柑橘品种单一、养分投入超标、生产标准匮乏等更多问题,构建起一套柑橘园健康土壤和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模式,形成了当地产前、产中、产后柑橘绿色生产链条。他们还帮助果农学习电商,开设网店,让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据报道介绍,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科技小院”模式,把农业专业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15年来,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先后在全国范围建立科技小院1200多个。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越来越多和张丽君一样“自讨苦吃”的农学生,白天扛着农具和器材在农田里挥汗如雨,夜晚开研讨会、写论文整理数据。很多人一年要在科技小院驻扎300多天。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科技小院先后引进创新284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的面积累计5.66亿亩,节本增收累计达700多亿元。科技小院还走出了国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有了科技小院的经历,张丽君更加坚定了投身助农事业的决心。“把技术真正地推广到哪怕一户果农的家中,都是值得的。”张丽君说。

      网友“流星”说:“向自然学习、向土地学习、向广大农民学习,这群学生是了不起的青年。”网友“大晶”说:“这些学生在大地上认识了责任与担当的分量。相信他们未来会大有作为!”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