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山西:旱地小麦稳产又高产
    39
    0

      日前,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仪张村的小麦示范田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较传统技术对照,亩增收82.29公斤,增产33.24%。

      “该地块为高肥地,今年是平雨年,所以我们选用了‘旱地小麦一优四改332应变抗逆栽培技术’中的探墑沟播播种方式,高产旱肥型‘品育8175’旱地小麦品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临汾综合试验站研究员张定一说。

      实收测产专家组认为,去冬今春,小麦生育前期低温、返青期后持续高温、生育后期又有“干热风”极端天气,示范田依旧实现了旱地小麦高产稳产,这一技术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品育8175”旱地小麦品种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姬虎太带领团队选育,6月初刚刚通过国家审定。自2020年以来,“旱地小麦一优四改332应变抗逆栽培技术”一直是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主推的旱作技术。

      山西是我国主要旱作农业区之一,也是夏粮主产省之一,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45%。如何让旱地小麦稳产且高产,成为粮食安全大背景下的一个技术课题。

      “主要难题是,黄土高原丘陵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年际间降雨量差异大,年内集中于7月、8月和9月,与小麦生育期严重错位,土壤水分耗散大、地力不匀、品种适‘旱’性差。”张定一说。

      历时10年,张定一和他的团队将旱地小麦生育条件(降雨量、地力)和农艺措施融合,根据不同降雨年型和耕地类型,优化调整小麦品种、施肥技术和播种方式,让有限降雨变为有效用水,与小麦生育期用水有机协同,为旱作区麦农研发出了看天选农技、选品种的农艺套餐,并将它命名为“旱地小麦一优四改332应变抗逆栽培技术”。

      根据降雨情况,把旱作区分为丰雨年、平雨年和干旱年3种降雨年型,再根据耕地的肥力分为高肥地、中肥地、低肥地3种类型。依据降雨年型和土壤肥力对品种选用、施肥方式、播种方式分两个选项优化调整,如品种选用上,丰雨年、平雨年种植高产旱肥型品种,干旱年种植抗旱耐瘠型品种;在播种方式上,丰雨年采用机械条播;平雨年、干旱年采用探墒沟播。这一组合套餐技术模式,麦农易懂实用,可操作性强。

      试验示范显示,2019年,在伏休闲期降水偏少,小麦生育期遭遇秋冬春连旱,降水较常年减少43.1%的大旱之年,符合张定一技术套餐里的干旱年型,麦农选取的播种模式是探墒沟播,选种也用的是抗旱耐瘠型品种,后经测产实收结果显示,与传统技术对照,亩增收162.4公斤,增产95.3%。2022年,符合张定一技术套餐里的丰雨年型,在播种时间较最佳播期推迟15天的情况下,采用条播技术播种,种子选取高产旱肥型品种,亩产达到579.9公斤,创出山西省旱地小麦高产纪录。

      “这一技术增产稳产效果好,可以实现旱地小麦丰雨年型大增产、平雨年型能高产、干旱年型不减产持续高产稳产,在助力旱地小麦单产提升方面极具推广价值。”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王圆荣说。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