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小工坊”帮群众“近就业”
    37
    0

      化锡、辗轧、打胚……在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镇鹿山村刘勇金属加工厂,经过10余道工序,一块块沉重的锡锭被加工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锡箔。这个占地仅600平方米的小型加工厂看似不起眼,却带动了500多人就业,去年实现产值约450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近2000万元。

      “锡箔加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就业大户。”工厂负责人刘勇介绍。

      刘勇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锡箔,会先分发给“社区工坊”加工成锡箔纸,再由刘勇统一回购发往沿海地区。“加工锡箔纸主要靠人工,计件付费,我们有7个‘社区工坊’,有约500人为我们加工锡箔纸,他们的月工资在1500元至4000元之间。”刘勇说。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户籍人口约85万人,约有21万人在县外务工,是劳务输出大县。丰都县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李万权介绍,锡箔纸加工不限制时间、上手简单,近年来丰都县大力承接沿海地区金属锡箔加工产业转移,在闲置劳动力较为集中的社区建设“社区工坊”,让群众就近就业。

      在丰都县三合街道渝吉工艺品经营部“社区工坊”,居民曾红缨娴熟地压制锡箔纸。曾红缨的丈夫在外务工,自己在家照顾读初中的女儿。“去年家旁边办起了‘社区工坊’,我一般早上6点来干1个小时,然后回家给女儿做饭,女儿上学后再来,很灵活。现在既能照顾孩子,1个月还能挣2000多元。”曾红缨说。

      这家“社区工坊”的负责人秦术坪告诉记者,自己此前在东部地区从事锡箔加工,去年返乡创业,开办了1家锡箔加工厂和2家“社区工坊”,吸纳40多人就业,“在居民区建‘社区工坊’得到政府就业奖励等政策支持,群众可以就近就业,也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除了在“社区工坊”集中加工,群众还可以在家加工锡箔纸。在南天湖镇南天湖村,村民黄娟一边经营着小超市,一边加工锡箔纸,“空了就干这个,1个月能多1000多元的收入”。

      南天湖镇党委书记周剑说,加工锡箔纸成了提高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镇里正规划扩大锡箔加工产能,让更多村民在家就能增收。

      目前,丰都县已有近20家锡箔加工厂,在10个乡镇(街道)建成“社区工坊”37家,让3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李万权表示,丰都县用好各类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以“点上回引、链上帮扶、面上复制”的方式,壮大锡箔加工业、招引人工睫毛生产等特色产业,积极建设更多提供灵活就业的“社区工坊”。

      (记者周凯)据新华社重庆6月27日电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