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智慧
    30
    0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于丰源

      盛夏时节,黄海之滨的莱山,迎来最有生机的季节。走进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放眼望去,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智慧农业应用场景铺展在广袤的农田上,尽显“科技范儿”。

      “园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园工程,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为主导产业,集种质研发和繁育、种管服一体化、绿色循环科技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高起点、高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海英介绍。

      近年来,莱山区聚力做好科技文章,不断强化“院地企”深度合作,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通过积极推动科技、平台、人才等要素资源整合扩容,推动科技智力成果示范落地,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智慧翅膀。

      优质种苗是产业发展的基础。2021年,莱山区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苹果产业创建主体,承担了标准化苹果园数字化提升项目。研究院脱毒组培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园区苹果产业从“一粒种子”到“硕果累累”。

      在脱毒组培室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苹果脱毒瓶苗到生根瓶苗的转接。一株株经过无菌处理、茎尖剥离、脱毒培养的苹果苗,在培养室生根繁育后将被运往周边县区甚至陕西、甘肃、新疆等国内多个苹果产区进行栽种。

      “脱毒组培苗木繁育有效提升了优质苗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年生产优质脱毒分枝大苗可达200万株,成功率超过95%,满足了市场对优质脱毒分枝大苗的需求。”组培室研究人员表示。

      据统计,近年来,产业园先后培育生产优质新品种苹果苗7500万株,育成“烟富8”“馨元萃”等9个苹果品种并获农业农村部登记,园区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一串葡萄如何实现智能生长?在莱山区同样能找到答案。“前些年种植技术和管理都不行,农机手工时也不好统计,哪片地缺水缺肥社员都不清楚,好些葡萄都烂在了枝头。”今年61岁的郭洪刚是莱山区谨尘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谈到葡萄园改造前的情景时,他无奈地说。

      在产业园建设的推动下,郭洪刚配合园区进行了葡萄园基地的数字化改造,并成功接入了产业园农机作业云平台。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配备土壤墒情监测站、车载作业管理等物联网设备,郭洪刚的合作社有了精准的农事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事作业效率。

      “现在云平台能实时监测灌溉状况,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设备也能自动记录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社里今年的葡萄产量应该能达到每亩1000斤以上。”有了数字平台帮忙,郭洪刚自信满满。据了解,这种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能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精准灌溉,甚至可以减少蒸发量,进而提升灌溉效果。

      “现在我们的智能农机装备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未来作业机械将在云平台的指挥下完全实现自主作业,不需要人工遥控,依靠智能技术和算法替代人工决策,真正实现‘天空地’一体化,让农业生产由经验农业转向技术农业和算法农业。”王海英介绍,目前产业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97%,综合机械化率达82.4%。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