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三链”共舞 共富提速
    83
    0

      农村一不缺自然资源,二不缺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如何点石成金,并且将富余劳动力变成富裕新动力。在城市里,各种社会力量、各路在外人才有意投身乡村振兴,但苦于平台何在、渠道怎通。因此,贯通城乡双向之间的要素流动,可谓重大课题。

      两年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当地创全省之先,推动特色产业进农村,建立厂房式、车间式等“共富工坊”,并且以党建联建为牵引,创新工坊直营店、服务中心、“帮农客”团队等服务模式,全面打通工坊的服务链、产业链、人才链,持续推动“共富工坊”提质增效,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共富链”。

      截至目前,临海已建成239家“共富工坊”,其中来料加工式146家、品牌带动式24家、农旅融合式16家、电商直播式12家、产业赋能式32家、定向招工式9家,共辐射带动4.3万余农户,吸引141家企业参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带动农户增收5.7亿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600余万元。

      服务链“强筋健骨”

      求职有多便捷?东塍镇彩灯“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给出的答案是:5分钟。为何这么快?原来是该中心入口处有台“求职机”,上面满是招工需求,包括职位详情、薪金待遇等信息,一目了然。求职者只需轻点“立即报名”,扫脸即可报名,全程无需手动录入个人信息。招工单位接收到求职信息后,便会主动联系。

      这是临海对“共富工坊”服务升级后的其中一个成果。据了解,常规的“共富工坊”大多以来料加工为主,即乡、镇党委组织村“两委”,在当地找到空余场地和富余劳动力,再匹配企业订单予以对接。眼前的东塍彩灯“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则主要为一众“共富工坊”提供特色配套服务,其功能定位自然不同凡响。

      记者看到,该服务中心内设“零工市场+工坊服务区+共富学院”三大功能版块,着重帮助就业困难的群体,提供临时性和阶段性的就业机会,开设专业培训基地,梯度培养各类人才,并为全市彩灯“共富工坊”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孵化、人力资源、订单对接、困难帮扶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形成了覆盖整个台州地区的彩灯产业共富生态圈。

      在临海市,像这样的“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总共有11家。“我们统筹了部门、镇街和群团组织资源力量,推出要素保障、用工培训、物流保畅、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实现从服务一个工坊到推动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蝶变。”临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往来游客如织,可谓寸土寸金。为助力乡村振兴,临海在景区核心地段开设了“共富工坊”直营店,由市国企平台直接运营。直营店一楼和二楼为产品展销区,优选全市“共富工坊”特色农产品,三楼为培训基地,吸纳行业协会、技术研发等专业人员组建基层“帮农客”团队,破解工坊各类运营难题。

      在繁华地段开设“共富工坊”直营店,不仅带来销量,还在于展示、宣传价值,更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为全市工坊提供平台运维、技术支持、产销对接等服务,提升工坊专业化组织、市场化运营水平。

      产业链“多面开花”

      记者采访发现,得益于功能版块的升级、服务能力的提升,让临海“共富工坊”有了更强的内驱力,那么另一个显著趋势则是,立足乡村特色、深挖资源禀赋,让许多工坊因地制宜向品牌化、特色化跃迁,实现“串联一批工坊、带动一个产业”。

      走进“江南·溪望谷”,溯溪而上,这里既有厚重质朴的古村落,也有可玩可看的农牧场,还有设计潮流的咖啡厅等等,令人流连忘返。这些业态都是依托香年溪沿线6个行政村的生态优势而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共富工坊”,“江南·溪望谷”更注重产业生态的打造,全链以“米N”“茶创空间”“非遗草编”“今有光文创”“国丰”5家各有特色的“共富工坊”为核心,再衍生出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康养休闲、亲子研学等“乡村+”产业,形成了“产、供、销、展、游”五位一体的乡村共富示范带。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共富工坊”间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串珠成链、以坊带片,推动沿线资源全面开发。

      在临海,像这样的“共富链”并不鲜见,就连不起眼的豆腐,也能点卤成金,以品牌带动,串联上下游产业链,获得浙江“十佳豆腐”榜首殊荣。

      “取大雷山的水,用本地的六月豆,漫豆、磨豆、煮浆、滤浆、点浆、成型都有章法。虽然可以结合现代设备,但也要保留古法技艺。比如,煮浆务必用柴火,点浆必须用卤水,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还不能叫‘白水洋豆腐’,只有通过协会的品牌授权,才能名副其实。”临海市豆腐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金梦芸如数家珍。

      金梦芸口中的协会全称叫“白水洋豆腐协会”,背靠白水洋镇豆腐“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由临海市成立的产业专班“豆腐办”负责运营。中心联合协会创立了“白水洋豆腐”区域公用品牌,制定集体商标授权机制,为从业群体提供从原料选品、制作工艺到成品包装、仓储运输的一整套行业标准,系统性开设培训课程,有效保证了质量,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同时,联合白水洋镇商会党支部,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线下打通上海、浙江等地销售渠道;线上携手拼多多、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加速助力“白水洋豆腐”出圈。

      目前,“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授权品牌豆腐生产企业、作坊64家,培训从业者300余人,在全国对接销售网点500余个,年销售总额超两亿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0万元。

      眼下,临海的“共富工坊”遍地开花,且已华丽转身,从最初单一的来料加工型逐渐走向多元发展,形成了农旅融合、品牌带动、电商直播、产业赋能等6大类,产业链不断延伸,驱动共富链持续延展。

      人才链“共富有方”

      “之前在老家打零工,一天只能赚100来块钱。来到工坊,通过系统培训,电焊、压片、束把等工序我都会了,开始接一些欧美订单,现在收入翻倍,周边不少彩灯厂找我过去上班呢。”42岁的杨绍斌是东塍彩灯“共富工坊”中的一员,报名参加了工坊开设的免费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考核后还拿到了东塍镇彩灯协会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月均收入也提升到8000元。

      临海的“共富工坊”为许多人带来了创业创富的良机,最初的来料加工,一没有技术含量,二招募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利用碎片化空闲时间,收入自然不会太高。可如今,随着技能培育和专项评定服务的开展,工坊功能、服务不断创新升级,“共富工坊”的创富引擎明显增速,收入水涨船高。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临海紧扣工坊所需与产业所需,着力引育一批高素质的“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为工坊迭代、产业升级夯实人才基础。

      仅东塍彩灯“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一家,每年培训技能人才近千人,落实就业岗位6000余个,年均帮扶企业600余次,涉及订单总额1200余万元,已带动800余户群众实现年均增收超2.5万元。

      临海“共富工坊”的迭代升级,带来的不只是致富能力的提升,还有共富群体的进一步扩大。江南街道上江三村坐拥320亩百花园景区,文旅资源丰富。为此,临海打造名为“最美时光in上江”的“共富工坊”,探索“村集体控股+合伙人投资运营+村民参股”的共富模式,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强村公司并吸纳33户村民参股,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门票分成获得收益,村民通过股份分红、薪金实现增收。

      同时,通过“工坊合伙人”计划,“共富工坊”还演化成创业平台,累计吸引12名青年返乡创业人才入驻,他们身份各异,有传承茶业的茶场老板,有海外名校归国的留学生,还有自导自演的影视演员等,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时,也带动农民实现致富梦。目前,“工坊合伙人”引进落地“星野上江”轻奢露营、浆板俱乐部、水上高尔夫等乡村文旅项目18个,为周边村民提供创业就业岗位118个,其中定向吸纳低收入农户38人,累计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工坊从业人员人均增收超4万元、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2023年还获评浙江省文旅融合式示范“共富工坊”。

      据介绍,下一步,临海市将持续开展“共富工坊”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现有工坊立足乡村发展业态,向增技增收转型、向带动产业升级、向模式创新发展,把“共富工坊”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以硬核成果打响临海品牌,实现先发优势向共富胜势转化,为全省率先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提能升级的实践道路。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