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景明共富园区,上百个大棚整齐排列,口子村菜农刘泮章和几名雇工正忙着采摘“顶花带刺”的黄瓜,几小时后就由合作社销往济南、北京等地商超。
“今年黄瓜、丝瓜的行情不错,除去成本能赚近20万元。”刘泮章脸上挂满了喜悦。刘泮章过去搞过窗帘批发,在企业上过班,去年镇上建起景明共富园区,他回村承包大棚,今年就见了收益。
“新农人”刘泮章正在景明共富产业园承包的大棚内劳作。(寿光市委组织部供图)
作为全国蔬菜之乡,寿光市蔬菜产业起步早,不少村庄老棚、旧棚多,土地利用率不高,难以规模经营。近年来,寿光市以“跨村联建”为契机,以蔬菜产业为纽带,推动联建村庄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上口镇景明共富园区就是典型之一。
去年以来,上口镇景明新村党委统筹西景明一村、二村等5个村的土地,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景明共富园区,新建蔬菜大棚98个,注册“景明甄选”品牌,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的路子。
“想种棚的可以拎包租种,不想种的可以外出务工。地还是那块地,从过去种粮食亩产值一两千元,到现在种蔬菜亩产值一两万元,真是‘一亩园,十亩田!’”上口镇党委书记吕凡政介绍。
这样的共富场景在菜乡大地不断上演。在洛城街道尧水新村,占地3500亩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46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陆续建成。园区覆盖周边10个村庄,可带动150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投用后实现年产蔬菜3万吨。
洛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成杰说:“新村党委引进了6家蔬菜合作社,建设了8个分拣包装车间,并配套1500平方米的恒温库,打通了蔬菜种植、销售、加工上下游链条,释放了蔬菜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走进稻田镇南齐村的蔬菜园区,18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村民正在忙着进行甜瓜、番茄种苗的定植。“2021年我换届当选,在师傅的指导下,流转了100亩土地拆旧建新,现在种上苗,赶上春节前后上市,价格低不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南齐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夏英明信心十足。
夏英明提到的“师傅”,就是隔壁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前些年,崔玉禄带领党员群众建设品质蔬菜园区,注册“崔西一品”品牌,发展蔬菜边贸经济,用一棵番茄带富一方百姓,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集体收入达到400万元,户均存款超过30万元,崔玉禄本人荣获“潍坊市兴村治社好书记”。
寿光市结合开展“跨村联建”,成立了40个“兴村治社好导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安排周边2-3名年轻村书记跟班学习,通过思路上帮、产业上带、方法上教,实现以强带弱、结对提升。在崔玉禄等能人的带领下,由崔岭西村领办的蔬菜分拣包装中心,去年交易量超2万吨,交易额超1亿元,远销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科说:“开展‘跨村联建’,关键是找准产业发展与联建村庄的利益联结点,我们160个联建新村中,村村都有联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