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结对蹲点·与榜样同行|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从“跳回农门”,到“种出国门”
    73
    0

      12年前“跳回农门”,12年后“种出国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余带着他的“种粮大队”,一路“开疆拓土”种到了国外。至此,这个曾经负债累累的软弱涣散村,实现了民富村强。近日,记者走进红桥村,探访这位乡村“魔术师”,解密他的治村绝活。

      孟凡余查看小麦长势。(长丰县委组织部供图)

      万亩种粮版图

      “你在我们村绝对看不到一分地撂荒。”黝黑的面庞,炯炯有神的双眼,54岁的孟凡余话语间都是对土地的珍爱。正是这份乡土情结,让“跳出农门”的他再次“跳回农门”。

      红桥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缺水易旱、农业结构单一,曾经是长丰县重点贫困村之一,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发展后劲。2012年,义井镇摸排能人,向在广东开物流公司的孟凡余发出邀请,希望见多识广、能力出众的他,回村带领大伙闯新路。“一开始我很犹豫,返乡之后心里动摇了,我们农民最看不得田地撂荒。”考虑再三,孟凡余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要治好红桥村的“穷病”,必须发展产业。憨厚的农民发挥出“精明商人”的智慧,运用市场经济意识,抓住土地这个关键生产要素,集中力量发展一产。2018年底,借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契机,孟凡余带领村“两委”紧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投资1600万元,对全村的土地进行系统整治,并将建设出的5420亩高标准农田转化入股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成了集体的土地,村民变身股民。2019年,红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就增长到73.8万元,累计发放收益分红113.73万元。规模化、机械化耕种,蹚出了增收致富“好路子”。2022年,孟凡余将“锄头”伸到周边的曹岗村、义井社区,成功托管耕地3500亩。同年5月,红桥村又与合肥经开区签署协议,接管新桥机场附近预控土地约4500亩。昔日的低效田、空闲地,种上了高粱、小麦、油菜,从此年年大丰收。

      孟凡余(左)带领村民收粮食。(长丰县委组织部供图)

      “村民喜欢吃大米,但我们这里又不适宜种植水稻,怎么办?”思路清、点子多的孟凡余,又谋划“飞地”种植,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依兰县洽谈合作,共建5800亩绿色水稻基地。村民享受到优质东北大米的同时,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壮大。

      红桥村的“家底”逐渐厚起来,孟凡余将精力转向拓展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立了长丰县第一家村办企业——合肥义井红桥坊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现代化的食用油加工厂、农事服务中心,在合肥开设了3家农产品直营门店,不断拓展着红桥村的产业边界。“一开始,我们的粮油加工厂从俄罗斯进口大量菜籽作为原料,后来一合计,不如发挥我们的专长,直接到当地种。”于是在合肥市外办的协调下,孟凡余带着村“两委”干部前往俄罗斯,最终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租下了1.5万亩土地。

      四千天“早餐会”

      暮秋的朝阳穿过尘埃,照亮清冷的屋顶,吱呀的开门声渐次响起,迎着瑟瑟秋风,孟凡余轻轻阖上家门,赶往村食堂。

      “今天早上就把昨晚的剩饭炒一炒……”六点钟,食堂里蒸腾起烟火气。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孟凡余每天早上都会为村干部做早饭,坚持12年,算来已有4000多天,以“早餐会”代替传统工作例会,因而也被村干部亲切地称为“大厨书记”。

      6点40分左右,一盆蛋炒饭、几碟小菜刚上桌摆好,村干部们陆续到齐。

      趁着吃饭的功夫,孟凡余和大家聊起了工作。“俄罗斯那边的试验田收成不错。”专门往返俄罗斯的村干部李华回道:“是的,2000亩的小麦,没上化肥,亩产就有400斤。”“这样明年咱们扩大种植就很有信心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咱们要抓紧时间收高粱啊。”原红桥村党支部书记顾正团笑着应道:“我们一定站好各自的岗。”

      “老书记、老主任们都是种田的‘老把式’,耕种、管理交给他们很放心。”孟凡余对记者解释道。

      7点30分,大家吃完早饭,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有班子有了战斗力,乡村振兴才能有成效。这么多年坚持‘早餐会’,我就是希望能把咱们班子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孟凡余说。

      “大厨书记”不仅烹饪美食有一手,更善于“腌制”年轻干部。

      今年3月,合肥市组织乡村干部到浙江湖州开展为期两周的跟班学习。孟凡余去了15天,扑下身子,学习研究当地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很受启发。回来后,他自掏腰包,把村里5名年轻干部也送去学习。“他们回来之后,每个人的工作作风都有很大改变。”

      年轻干部孟袁笑着说:“是的,几天的沉浸式体验,湖州干部‘倍速’的工作节奏以及沾满‘地气’的工作方式,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培训回村后,恰逢红桥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推进,孟袁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积极入户走访,对私搭乱建的村民进行耐心劝导,并主动帮助村民拆除违建、归置物品。这项矛盾多、任务重的工作,在孟袁“破冰”之下,得以稳步推进。

      “瞧见那个充满徽派韵味的建筑了吗?那也是咱们‘大厨书记’的培训‘套餐’。”孟袁指着远处的建筑对记者说。原来,孟凡余还瞄准了干部培训的赛道,将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打造成安徽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目前,基地装修已进入尾声,即将投入使用。

      千万元收入

      行走在红桥村,平坦宽阔的马路纵横联通,道路两旁的大树渐染秋意,农趣满满的民宿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12年时间,灰头土脸的落后村蝶变为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除了孟凡余敢拼敢闯的“精准导航”,也少不了关键时刻的牺牲奉献。

      2012年12月20日是孟凡余上任的第一天,迎接他的却是一堆“白条”。时值年关,每天都有人到村委会讨债,村干部们只能把大门锁起来上班。“欠了那么多钱,群众怎么可能信任村干部?以后工作还怎么开展?这个钱我来出!”孟凡余二话不说,自己把村里欠的16万元旧债还上。

      2019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迁移散落田间地头的老坟是最紧迫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孟凡余以身作则,第一个把自家祖坟迁到了公墓。在孟书记的带动下,村干部、老党员们也纷纷带头迁坟,并到村民家中做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仅用45天就完成1200余座老坟的迁移任务。

      “以真心换真情”,在孟凡余的努力下,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红桥村的发展越来越好。2023年,红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18万元。红桥村一直践行“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治理、反哺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将村集体经济收益金用于多项公益性活动和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村里80周岁以上老人,除了政府发放的福利外,红桥村也按1:1配套发放福利,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村里今年有11个人考上大学,有好几个还进了“985”高校。

      “其实,这些事是共产党员应该干的,是基层干部应该干的,我们就是要把一件件平凡小事做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福利。”孟凡余动情地说。

      


    1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