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从伏羲农场看智慧农业方向
    79
    0

      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领域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此既要有历史耐心,也要尊重现实。正确认识数据对农业的作用逻辑,既要把数据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来抓,也要避免数据迷信,提升采集分析应用水平。

      有了中国科学院的工程师们下场种地,伏羲农场的社会关注度自然不会低。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支持中国科学院持续探索总结“伏羲农场”模式。国家数据局发布的第二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也将伏羲农场纳入其中。

      伏羲农场受关注,当然离不开主导者的工程师身份,也离不开诸多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模型、算法、数字孪生……当下正火的名词和手段大多能在伏羲农场找到身影。给农业带来最大改变的恰恰来自农业外部。不少工程师有着一种朴素情怀,想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面貌,给农业带来更多现代元素。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他们没想到,自己会慢慢从工程师变成新农人。这让人们对农业的未来更有信心。

      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领域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孕育大突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我国数字育种探索起步,智能农机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大田农场建设多点突破,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同步推进。但是,无论是关键技术装备还是应用的广度深度,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一大关键点就是智慧农业的数据底座还不够稳固。

      推进智慧农业,既要有历史耐心,也要尊重现实。眼下,伏羲农场是智慧农场样板。所谓样板,意味着领先和示范,也意味着普通农户和家庭农场与其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是以生命体为对象的产业,也是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最复杂的领域之一。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是小农户分散经营、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难以在短时间推广普及,改变生产方式是个长期过程。同时,智慧农业应用不等于实际产生效果,一些经营主体难免有迟疑,改变经营理念并非一朝一夕。

      过去,农产品电商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结合并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范例;如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则是当下最需要推进的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要正确认识数据对农业的作用逻辑。传统农业时代,务农容易迷信经验;如今我们正加快迈向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经营也要避免数据迷信。不能简单认为拥有了所谓大数据,就可以包治行业的百病。毕竟,限于采集手段、范围和方法等,其可能存在不精准问题,分析结果也可能被误读。

      对农业来说,小数据汇成大数据,活数据才更可持续。农业数据的特点是高度分散、高度动态以及不确定性。多方积累和灵活运用农业数据,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和底座。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机械化与智能化并行阶段,农业数据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数据格式不一、融合应用不足等问题。这恰恰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适宜领域逐步打造高质量数据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拓展重点领域应用,以数据解行业难题、促效益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强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对农业来说,要把数据作为与网络同等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拓展数据采集渠道。以“大场景、小切口”的方式,集成应用信息技术,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和预测预警功能。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