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发展乡村产业重在富民
    18
    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要发展怎样的产业?秋收秋种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沿田埂走进菜地深处,与田间劳作的菜农聊收入,强调“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这一重要论断,为准确把握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实现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实践路径。

      大国小农、农民众多,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发展乡村产业不能就产业谈产业,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关键是要走好富裕农民的路子。这也是贯穿新时代“三农”发展的一条主线。从“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到“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述,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目标,农民富的问题始终与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又聚焦不同阶段精准确定重点和主题。

      以此为引领,各地立足乡土农情,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湖北嘉鱼蔬菜、广东茂名荔枝、山西大同黄花、福建沙县小吃、陕西延安苹果,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这些“土特产”点赞、“带货”,为富民产业出思路、谋发展,强调要“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

      从农民增收看,在看到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依然很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看到农民增收就业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当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而全国范围内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调查显示,仅2022年,全国超过四分之三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以富民产业带动就地就近就业,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

      从产业发展看,近些年乡村产业发展较快,农文旅融合加速推进。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给产业发展带来挑战;产业自身也面临生产成本上涨、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个别产业出现同质竞争和产能过剩等挑战。让农民富起来,乡村产业先要强起来。

      要把准方向,增强富民产业辐射带动力。一些地方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往往规模越来越大、用工越来越少、农户参与程度越来越低,这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为此,一方面要谋划产业布局,把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县域,培育和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能干的尽量让农民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形成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参与和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要突出优势,打造富民产业市场竞争力。富民产业首先是“产业”,自身能经得起市场检验,才能带动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选择产业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搞“拍脑袋”决策和大包大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能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的产业。同时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完善富民产业配套设施,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让好资源变成富裕农民的好产业。

      要补齐短板,提升富民产业持续发展力。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过渡期的第四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升级乡村富民产业正当其时。要看到,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在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面前,有些帮扶产业还比较脆弱。下一步要长短结合施策,既密切关注帮扶产业,在大的行业波动中,对经营困难的脱贫户及时进行重点扶持;又着力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分类巩固、升级、盘活、调整,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直接关系乡村振兴中亿万农民的获得感,是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重要尺度。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乡村产业的根基,更要始终坚持“富民”导向,干在实处,务求实效,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发展之路。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