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的千亩袈裟古梯田(11月22日摄)。 陕西日报记者 郑斐摄
陕西日报记者 郑斐 通讯员 杨富琨
“这是岚皋本地的‘烛山’牌魔芋干,不仅筋道爽口,还减脂解馋。”11月22日,在“硒旺大山”直播间,59岁的雷维鹏热情地吆喝着。雷维鹏是省商务厅派驻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的第一书记。这次是他在村上组织的第五次直播售货。
桂花村地处国家4A级景区南宫山脚下。这里不仅有景色旖旎的南宫山,还有千亩袈裟古梯田。近年来,南宫山镇党委引导村民根据节令,打造四季梯田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逐步实现“山上观景、山下留人”的农旅融合发展目标。
“发展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就是让好山好水好风景给群众带来生活的好光景。”南宫山镇党委书记陈雷说。
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的发展优势和治理优势,岚皋县紧扣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见识广、资源多、思路宽等优势,把抓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做好“农业+旅游”大文章,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古梯田种出“桂花香”
“在咱们这里,米是古梯田上种的‘桂花香’,肉是自家养的土猪肉,菜是房前屋后种的有机菜,水是山上流下来的富硒泉水。”桂花村老党员赵章成笑着说,“吃的喝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大山味道。”
赵章成在自家屋里经营“山里人”农家乐。2022年以前,他的农家乐年均接待游客500桌左右。2024年,他将自家院房改造升级为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五星级和美庭院。重新开业后,前3个月他的农家乐接待游客120桌,收入7.2万元。
桂花村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桂花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标准化建“田”、生态化护“产”、专业化售“粮”,引导村民冬季休耕、蓄水养田,净化稻田水质、保水保肥。全村水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870亩,增长到今年的950亩,亩产稳定在600公斤。
“我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水稻150亩,年产‘桂花香’牌有机大米9万公斤。”桂花村党支部副书记严友华说,他除了自己种38亩水稻外,还带动周边10户村民通过种植水稻户均增收超4000元。
2023年,岚皋县开始在桂花村打造精品民宿休闲区、农家民居体验区示范样板,同步推进整村改造宜居农房与打造和美庭院示范户,由第一书记牵头,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建小菜园、小果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如今,桂花村又新开办农家乐5家,增加120个餐位、60个床位,游客接待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来的都是客。我们用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桌好菜和一份诚信,让游客感觉像回到自己家里一般。”民主镇枣树村经营“红鑫山庄”的村民唐玲说,“2022年我嫁到这里后,村党支部鼓励动员大家改造老房子,开民宿、做餐饮,就是想让游客吃上原汁原味、健康的家乡菜,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近年来,枣树村党支部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对村子里的全胜寨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建设和美庭院为抓手,大力改造农村闲置土木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升级产业链,打造了“客路故乡”特色示范院落。
“村里以‘红鑫山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前来就餐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枣树村第一书记祝振第说,“目前,全村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0%以上,直接带动62户244人增收,间接带动200余人在餐饮服务业及园区就业。”
2024年,枣树村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涉旅行业收入300余万元,并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在这里记起了乡愁
“这里摆放的老电视机、老锄头,都是小时候家里、地里常用的,让人一下子就记起了乡愁。”11月16日,在佐龙镇马宗村古物件文化墙前,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陶器、电器和农具,西安游客王莹感慨。
马宗村党支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群众打造了一系列旅游景点和打卡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马宗村的农家乐和民宿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辣椒、大葱、茄子、黄瓜……在马宗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菜地里都种满了各种蔬菜。“家里种的这些菜,不仅自己吃,还能赚钱呢。”村民王德胜说,“我经常把菜卖给农家乐,有时候一个月能卖五六百块钱。”
马宗村现有28户农户参与旅游产业,其中17户开办了特色农家乐。村党支部引导这17家农家乐与村民签订订单收购合同,让农家菜直接进厨房,让本地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村党支部将28户农户统筹到景区各个功能分区,引导全民参与旅游业。”马宗村党支部书记马泽伍说。
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岚皋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美化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功能,有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