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稻浪滚滚唱丰歌
    72
    0

      眼下,在辽宁省康平县张强镇官宝窝堡村,金灿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伴着低沉而有节奏的轰鸣声,几台收割机正在加紧作业。“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我种的25亩水稻不出半天就收得干干净净。”村民胡世文将一袋袋稻谷整齐地码放在三轮车上。

      “官宝窝堡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说起村子的过去,村党总支书记郎宝昌皱了皱眉。

      2017年,辽宁省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这让官宝窝堡村村两委眼前一亮,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下子有了干劲儿和方向。

      “我们在项目答辩中获得辽宁省第4名,争取到200万元的扶持资金。”郎宝昌说。2018年,在各级政府扶持下,沈阳官宝农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村两委通过把村民手里零散的土地流转到服务中心,开始规模化种植水稻,走上“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产业化路子。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村干部带头将自己家的稻田全部流转到服务中心,并且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第一年争取到40户农户加入。“我就是第一批报名加入的。”胡世文笑着介绍,“服务中心不仅免费给大家发放种子,收获后还能以每斤高出市场价3毛钱的价格回收,每亩地能多赚300元左右。”

      找对种地的法子是致富关键,为此农业种植技术必须得“跟得上趟”,服务中心聘请农业专家,根据官宝窝堡村盐碱土地特点,定制了从选种育苗、整地插秧到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的一整套种植方案。

      “除了提供种植方案,我们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副研究员商文奇拿起手机点开 “官宝窝堡村优质水稻栽培群”,稻瘿蚊危害的治理方法、水稻灌浆期的管理方法、大雨预警及应对措施……不同阶段水稻种植的要点难点,商文奇都一一通过文字、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及时为村民提示和解答。

      随着官宝窝堡村水稻产业发展得日益“有声有色”,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服务中心。“现在,全村已有410户农户签约并参与土地流转。”郎宝昌介绍,村里还集中打造了占地4200亩的水稻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辐射并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水稻1万亩。

      水稻规模化种植效益初显,生产和销售也得跟上。走进官宝窝堡村的大米加工厂,几名车间工人正在调试设备、清扫场地,为即将开始的新米生产做准备。“以前村民都是卖低价原粮,忙活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也就1万元左右。”郎宝昌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水稻产品附加值,村里利用向上级部门争取到的315万元扶持资金和镇村自筹的130万元资金,将闲置场所改建成大米加工厂。

      “加工厂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化水稻加工流水线和全自动包装流水线,17道高标准精细化加工程序能最大限度保留大米营养胚芽。”大米生产车间主任冯伟介绍,“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从销售原粮向销售品牌的转变,‘哈拉沁屯’品牌大米不仅是国优一级大米,还得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线下生意火热,线上销售紧随其后。“除特色产业大米外,线上商城还会带动当地笨鹅蛋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官宝窝堡村驻村第一书记孟焕绍一边点开“官宝良仓商城”微信小程序一边介绍。

      目前,沈阳官宝农业服务中心已成为康平地区最大的水稻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4万斤,已累计加工销售大米300余万斤,经营收入800余万元,年净利润达50万元。“大米生产车间运营所产生的收益,20%用于生产设备更新以及日常维护,60%用于全村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差异化分配,防止规模性返贫,还有20%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和临时救助。”冯伟说。

      村集体的产业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子面貌也焕然一新。近几年,官宝窝堡村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村镇标兵”“沈阳市文明村镇标兵”“沈阳市百强先进村”。

      (本报记者 王官波)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