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是党政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其培养管理机制备受关注。近年来,各地到村任职选调生都有一笔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于选调生开展政策宣传、聘请有关专家到村进行农民技术培训或授课、领办电商扶贫或专业合作社、帮扶关爱困难党员群众及为村民办实事等,由上级组织部门根据所用费用视情报销。本期村头板凳会聚焦选调生经费使用,特邀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选调生畅谈实践体会,一起来听听他们如何用好经费。
主持人:周霞瑛
本期嘉宾:
刘晓红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胡 利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苍龙街道水塘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曹 聪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 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巩留县提克阿热克镇萨尔布群村党支部副书记
热依扎·阿斯勒汗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
主持人:选调生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主要花在哪里了?
胡利:刚到村的头两个月,我总爱往山上跑,寻找适合改造成观景台或河边烧烤的地方,想把这笔经费用在实处。有一天,路过村民老陈家,看见他冲洗白菜的水泛着淡褐色,有一股土腥味,他还说水管比他孙子的岁数都大。后来了解到,这是由于水管老化生锈造成的。为了彻底解决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摸排全村生锈严重的水管,发现涉及10多户村民。测算下来,换水管只需4000元左右。如今,这些生锈的水管已经全部更新,这钱我觉得花得实在。
杨燕:我通过走访调研,系统梳理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情况,确定了选调生数项经费使用清单。主要包括:为5户脱贫户购买生活用品,包括米面油以及过冬的煤炭;在院屋改造工程中向有关家庭发放花种;集中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生日会13场次;购置扫把、铁锹、推雪板、暖壶等日常生活用具作为积分奖励给村民。
曹聪:今年,我和下栈头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馨涵联合做了个项目。上栈头村有10多个游乐项目,下栈头村则主打慢节奏的“Country Walk”,建有咖啡馆、餐厅、码头。尽管两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标牌不明影响游客体验。我和陈馨涵就想到,共同设计一个旅游地图、做一套路标指示牌,两村互相引流。目前我们已手绘了一份干江镇全域旅游民情地图,打印成册后放到公共场所。接下来准备采买路标指示牌,购买丙烯颜料和木蜡自己绘制图文。经费使用计划表已经提交组织部门,通过后就立马实施。
主持人:你们使用经费办成了这么多事,有什么体会?
刘晓红:我认为在经费使用上,要拣重要的事去做。里长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很突出。村里在2014年投资80万元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并配备了2位工作人员,为70多名65周岁以上在村居住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等服务。县民政部门定额补助2万元,不够的部分需要村集体自筹。没有什么比吃饭的事还要大了。我经过调研与测算,决定将8000元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全部用于日间照料中心米面粮油和日常生活用品采购。我身边的选调生在经费使用上形式多样,有的帮助村里购置图书,有的用来维护路灯,还有的为脱贫监测户购置保暖衣物、农资农具,虽然使用方式多样,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地惠及村民。
胡利:我买过20斤装的米、10斤装的食用油慰问群众,请过师傅为健身设施重新刷油漆,为村委会买过新打印机,所有的单据我都专门放在档案柜里。选调生经费不多,应当把每分钱掰碎了,揉进村民的生活里。
热依扎:我认为为民办实事经费要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刀刃”上。村中有水渠穿过,村口也有水面,去年就有一个3岁的孩子掉进了水渠。所以,经过申请,我用第一年的经费购买了铁丝等防溺水设施。钱不够,施工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村干部一起参加安装。第二年的为民办实事经费,我们用于购买设备清理巷道积雪,解决冬季出行难题。
主持人:大家对经费使用有什么建议?
刘晓红:建议要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向透明,借鉴“互联网+大数据+农村三资”方式,资金使用明细在网站、APP、小程序、查询机等公开公示。注重资金使用绩效,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选调生经费使用评估体系,重点强化收益覆盖广度和公共服务可持续性评估,统筹考量项目短期成效与长效价值,同步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
热依扎:能不能把为民办实事经费集中起来使用?目前的选调生经费使用,基本上都是选调生各用各的,数额和总量较少。比如说,加依勒玛村老人多,如果能将本地多位选调生的为民办实事经费集中起来,加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就可以把村里闲置的库房改造成扫把加工坊,让村里老人有一点收入,也能为村集体增收。经费有限,单纯地入户送物资难以形成持续效益,发展一些小产业可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杨燕:选调生应当把经费使用作为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来看待,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核查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在确保规范使用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经费使用机制。比如加强资金整合,探索选调生补助经费与妇联、残联、团委以及驻村工作队等专项经费联动使用,扩大受益覆盖面。
本报记者 周妍 周静文
实习生 周霞瑛
通讯员 白浩浩 刘玲玲 郝大坦 刘亚辉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