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农村怪“现象”:红白喜事待客,礼到人不到,为何不喜欢赴宴了?
    • 乡村发展网 2022-01-19 21:16 21:16
    2859
    0
    提到农村宴席,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热闹的场面,尤其是喜宴,村里面的男女老少,亲戚朋友汇聚一堂,人越多,场面越热闹,主家越喜欢。
    时间回到20年前,当时农村的宴席基本上一个村里面的人都会去,以笔者所在的豫东区域来说,如果村里面有人结婚,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待客,村里面的一些年轻人会去喝喜酒,当时还不是每人给一份红包,而是几个人一块买个牌匾,就当时随礼了,从晚上7-8点开始,一直能持续到凌晨。
    到了结婚当天中午,除了村里面的年轻人外,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已经村里面帮忙的大娘,还有小朋友等都会去。尤其是周边的邻居们,当时都是人先去,先帮忙,等闲了之后再随礼,也就是所说的礼不到人先到。

    而近些年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关于农村宴席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人说,和以前相比,已经出现了“怪现象”,以前是礼不到人先到,如今变成了礼到人不到,甚至礼不到人也不到。
    至于“礼到人不到”的现象,因素有很多,下面会详细和大家分析,而“礼不到人也不到”的现象,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后续不准备继续来往了。
    “礼到人不到”的怪现象,也就是说主家通知了,也随礼了,但是人不去,有些是通过朋友,有些是通过发红包的形式随礼。这是为何?随礼之后都不去吃一顿了吗?

    其一,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记得小时候,如果谁家要待客,提前好多天心里就会想着去吃席,而现在则完全不一样,对于宴席上的饭菜,平时也能吃,没有了特别大的吸引力,不想去就不去了。
    其二,由于工作原因而无法参加。比如有些宴席不在周末,由于需要工作,抽不开身,所以只能随礼而人到不了。还有一种情况,工作在外地,回来一趟不方便,如果是其他省份,路费都要好几百,就为了吃一顿饭,如果不是特别要好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礼到人不到”。
    其三,部分村民之间的关系“淡了”,比如父母那一辈或者爷爷奶奶那一辈,村里面的一些关系还能走动走动,如今,有些人不经常在家,平时见面也少,久而久之,就不怎么走动了,即使结婚或者其他事喊别人,也只是上一辈或者上两辈所留下的关系,如果有一次不走动,那么以后可能就断关系了。

    其四,酒席过多,有人已经反感了。以前的酒席只有3种情况,分别是结婚、生子和白事,而现在的酒席则不一样了,除了以上3点外,还有升学宴、工作宴、搬迁宴、升职宴等等,有个什么小事都要举办一次宴席,虽然主家喜欢了,但是被通知参加宴席的那些人则有些反感了。除了随礼外,参加宴席也比较浪费时间,而既然通知了,不随礼又不行,如果一次不随礼,后续自家有事情,别人也不来了,怎么办?只能礼到人不到了。
    其五,攀比严重。这里所说的攀比,不仅是主家饭菜的攀比,还有礼钱的攀比。以前随礼50-100元很普遍,可是现在有时候200元已经拿不出手了,最低都是500元起步,对于被通知参加宴席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与其这样,眼不见心不烦,要么礼到人不到,要么礼不到人也不到了。
    上述5点就是农村“怪现象”( 参加宴席,以前礼不到人先到,如今礼到人不到)的常见原因,除了上述5点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过这5点比较常见。

    那么这种“怪现象”是好是坏呢?从笔者个人角度来说,是不好的,毕竟宴席本来是联络亲情、友情的渠道,有些亲戚朋友可能一年只见了一面,就是在某个宴席的场面上,通过这种途径加深亲情或友情。而如果以后大家都采取“礼到人不到”的措施,大家也就见不到面了,以后只能变得越来越生疏,直至不再联系。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宴席,参加的人还是很多的,“礼到人不到”的怪现象虽然有增多的趋势,但是和“礼不到人先到”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希望不要让美好的宴席变成不好的风气,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2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