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中国人吃饭,有礼又有矩
    3117
    0


    点击上图——进入享纯真商城,开启2022年年货选购“之旅”

    【距离快递停运倒计时-6天】


    儿时吃饭,最烦有长辈在的家宴,本来我可以捧一只大搪瓷碗,吃一下这桌,吃一下那桌。但只要有老人家在,我就得按规矩吃饭了。


    一张小圆桌,好菜没几个,规矩一大堆。


    比如盛饭时,不能堆得像个小山包,更不能插上筷子,因为这是祭食。吃饭时,不可用筷子随便敲盘碗,因为这是乞丐讨吃,是穷相。夹菜时,要握在近端,因为握得低,娶亲就近,握得高,娶亲就远。


    还有许多繁琐的规矩,少时不自知,长大后才知,规矩也是一种礼。


    《礼记》里早就说过:“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礼仪,都源于一张小小的饭桌。


    吃饭,其实是一件有礼有矩的事。



     

    无论是你宴请客人,还是去参加宴席,都很少有人留意饭桌的规矩。从座次、点菜、吃相乃至结账等,都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


     一  鸡不献头,鱼不献脊


    中国人自来热情,皆是用好食好物待客。


    比如古诗里最好的家宴,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因为物质贫乏时,杀鸡备黍就是特别优待。

    图|风一样的婶子 ©

    到了现代,当我们在宴席上菜时,也是把最好的部分留给客人,并在点菜时照顾好宾客的忌口。

    谚云:“鸡不献头,鱼不献脊”。因为鸡头皮多骨多,无肉可食;而鱼脊多刺,会误伤宾客,所以不能将鸡头,鱼脊对着主宾客。而是要把鸡最好的部分和腴嫩味美的鱼腹对着主宾客。

    这是中国人的热情。

    图|风一样的婶子 ©

     二  有酒食,先生馔

    中国饮食,礼为尊长。

    如宴席中有长辈,要先让他入座,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要大门。“有酒食,先生馔”,是说看到好菜肴,晚辈先礼让年长的人先动筷。敬酒的时候,若长辈敬酒,晚辈需回敬。

    《礼记》云:“凡侑食不尽食。”陪长辈吃饭,不要自顾自地吃,不要抢先动筷,不独占菜肴,不乱翻菜盘。

    当宴席有长辈之时,晚辈当尊重诚敬。


     三  食勿乍舌,咽勿鸣喉

    参加宴席时,须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俗话说:“食勿乍舌,咽勿鸣喉”,是指在品尝菜肴的时候,切勿用口舌一乍一品,主人看到会不舒服。也不要吃相粗鲁,发出响声,细嚼慢咽,斯文而食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吃相。

    图|其弈工作室 ©

     四  食不言,言必周

    食不言,并非说一顿饭都不发一言,而是当你正在吃东西时就不要讲话,等把饭菜咽下 ,再与人交谈,才不至于喷饭。

    言必周,是当你讲话的时候,须周到齐全,有所拿捏。不会因为说太多而显得轻浮,也不会因为说太少而显得冷漠。


     五  共饭不饱,共食有礼

    早在汉代,儒家就有详细的聚餐礼仪了。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

    聚餐之时,要先洗手,不把多盛的饭倒回锅中,也不把吃过的菜放回盘中,注意吃相,不囫囵吞下,弄出声响。

    不要争抢菜肴,不着急扬去菜的热气,不当众剔牙等等。




    客有客礼,家有家风。在外吃饭,讲究的是礼节;在家吃饭虽不拘束,但也有规矩。因为餐桌上,藏着一个家的家风。

     一  不多食,不过量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与“唯酒无量,不及乱。”

    他主张节制,说吃不要只图爽口,好吃而不克制,亦说人酒量有大小,但不应超过自己的极限,超则乱。真正做到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乐在其中矣。”

    节制,是孔子所提倡的家风。少时,家中常常用一些谚语叮嘱狼吞虎咽的我:“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长大之后,才会发现放纵容易,克制很难。

    能够在饭桌上有所节制,也往往可以在物质生活上安于简素。


     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规矩。
     
    精食,是端上饭桌的菜肴,是精心烹饪的;细脍,是指食物切得小而美,便于下咽。因为美食,在于食,也在于美。所以精致饮食,是中国人饭桌规矩的要求。
     
    饮食有美学,精致,因为生活不会辜负认真对待每一顿的人。


     三  不时,不食

    中国人的吃,是因时而食,因地而食。

    《论语》说:“不时,不食。”不仅是说过了饭点即不吃,也指过了时节也不吃的讲究。
     
    春来冬往,廿四节气,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放着最应季的菜肴。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你可以看到春天人们吃天目山脆嫩的春笋,初夏,江南人吃着应时的螺蛳,秋来,正是秋蟹膏黄肉肥时,沿海(河湖)人饭桌以吃蟹为乐。冬天,东北人便知道是冻豆腐最好的时节。

    在饭桌上不仅能感知四季,也感知自己对生活的讲究。


     四  食要敬畏

    在广东地区,小时候每逢清明节,家里人都会带回一点猪肉。虽然寡然无味,但是我从小就对它们充满敬畏,因为这是“神明”的礼物。

    寒食一到,族人就会把一头猪贡献给“祖先”,希望他们来年继续保护族群。敬完神明后,这时会请来族中有威望的人分猪肉,每家每户都会领到一点点。

    每个人吃完之后,来年就康康顺顺,感恩这山川日月,丘岭土地给予人们食物。

    饭桌上粒粒粟米都是土地的恩赐,不浪费丢弃,就是中国人饮食的敬畏。


     五  食宜忘忧

    虽说最好的养生,是回家吃饭。但不见得每家的饭桌都是其乐融融。

    有些大人回家吃饭的时候心思重重,不发一言,方圆大小的桌子,气氛压抑,小孩子也不敢调皮,家人也不敢讲开心的事,一桌饭菜索然无味。
     
    最好的饭桌规矩,应是一家人食而忘忧,乐乐呵呵。


    我时常记得丰子恺写吃蟹的场景,每到黄昏,丰子恺一家便围坐在月下,听他父亲一边说笑赏月,一边说着如何风雅吃蟹,当小丰子恺学会时,会得到父亲的赞扬。

    后来,丰子恺常想起那个月下吃蟹的夜晚,最终也成了这样的父亲。

    其实哪有什么家风,无非是大的做,小的看,一辈辈就传下去了。


    中国饮食,有礼有矩。
    食有客礼,那是我们在外的素养。
    食有家规,那是我们一个家的家风。



    21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