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会给乡村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三孩政策何时奏效?
    • 乡村发展网 2022-01-25 20:37 20:37
    3258
    0



    最近
    备受关注的
    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出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
    出生率为7.52‰
    这一数字低于2020年的1200万人
    和2019年的1465万人

    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关数据显示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
    与2010年相比
    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

    那么
    为什么近几年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低生育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何让
    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实处?
    农村人口减少
    又将给乡村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01

    为什么出生人口尤其是农村地区持续下降?


    出生人口数为何持续下降?这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生育顾虑等;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

    一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三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



    近年来,农村地区人口规模持续减小,1995年达到峰值8.6亿,2020年降到约5.1亿。


    我们从最近一些省份陆续公布的2020年人口出生数量中也可以看出,以户籍人口第一的河南来说,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河南新出生人口数量为92万,这是河南统计年鉴从1978年出生人口有记录以来首次低于100万。同为中部人口大省的湖南,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8.53‰,为1950年以来新低。江苏、吉林等地的出生人口在2020年也都创下新低。




    02

    三孩放开,生育率仍在下降,配套支持政策何时奏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推进优化生育政策任务落实。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3部行政法规;印发《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2021年支持427家县级妇幼保健院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2021年支持建设了6.1万个普惠托位;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帮扶工作……社会各界对优化生育政策广泛关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平稳实施,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记者了解到,各地正在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22个省份产假延长到158天及以上,其中16个省份规定假期待遇由生育保险支付。一些地方推出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生育支持举措。例如,修改后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生育一孩延长产假60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江苏省苏州市对已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1万元/托位的建设资金补助和300-800元/人/月的托位运营补助;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金政策……同时,根据《“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那么,这些政策何时能够见效?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

    要从根本上扭转不太可能,现在应该做的是怎么减缓下降趋势,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改变理念,做好制度安排,避免被动应对。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

    人口再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生育决策的因素很复杂。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时间还不长,配套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也在陆续出台中,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明显效果。不过,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将着眼群众最期盼的生育、养育、教育等工作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出实招、出硬招,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政策落地需做好衔接,保障育龄女性权益,同时国家应继续鼓励从地方入手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认为:

    推进性别平等的、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以及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对于生育水平的提升都有所助益。要让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增强育龄女性生育意愿,需要做好政策衔接。例如,要落实生育假期制度,生育成本应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利用政府补贴、税收减免手段等多种措施,适当分担用人单位的成本,从而减轻家庭特别是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

    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既要从家庭内部鼓励代际支持和男性参与,也要从家庭外部提供更多社会支持。鼓励女性经济参与和社会参与,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融合现代文明理念,倡导适龄婚育、代际和谐、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型家庭文化。



    03

    农村人口减少将给乡村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当前以人口城镇分布为主的城乡发展格局更加清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仅有36.1%的人口留在农村。根据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较大,除了经济社会原因外,与人口流动也有密切关系。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原因之一是城乡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包括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供给等,城乡还是要远优于乡村,所以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才需要或者倾向于到城市当中去。


    大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人口发展进程中的结构、分布、质量等突出问题也在乡村表现得最为明显。那么,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将给乡村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

    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必然会带来一个现象,即村庄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及村庄减少与消亡。村庄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春龙指出:

    年轻人奔向城市、乡村留不住年轻人,这是目前城市环境和条件优越于乡村的反映,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造成的必然。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成年劳动力流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业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广泛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明显减少和老化,农业发展很快显现出“谁来种地”的困境。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表示:

    村人口的减少,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挑战。有足够数量的人才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有人才有产业,人是产业的基础,乡村振兴中人们比较关注的就是产业振兴,产业与人相辅相成,有人了产业发展才能有动力。



    农村人口减少也使得农村地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结构,如单人户和夫妻户的比例大幅增加。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人群,使得家庭分离、农村空巢、独居等问题日益凸显。未来农村抚养和赡养等功能发挥受到制约,这对农村家庭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随着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下降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出现了由妇女、儿童和老年构成的农村“386199”群体(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也是我们当前常提常关切的“三留守”人员。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表示:

    我国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情况依旧存在。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当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青壮年非常少,这的确是未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现在我国已经调整人口生育发展思路和政策,全面放开三胎,迫切需要我们从科学角度全面认识人口的价值,树立人口就是宝贵资源的新理念,精准评估农村人口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鉴于人口资源的极端重要性,人口变化存在的滞后性、隐蔽性、惯性大等特点,以及育龄妇女即将急剧萎缩和生育窗口短等问题,建议尽快开展农村人口变化对乡村振兴影响调查研究,为人口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保护好乡村人口战略纵深,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表示:

    通过政策、经济等措施,可以把本地外出的打工人留下来,这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如何把户口在城镇的人吸引到农村,还需要发挥产业的吸引力,把高层次人才请回农村,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乡村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发展思路,依托优秀人才的智力资源更好地发展农村。




    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

    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

    这就需要

    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缓解群众面临的压力

    推动适龄婚育

    提振生育水平


    24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