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这一幕始终深深地印刻在富民新村群众的心底:2019年8月21日上午,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看望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总书记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及脱贫致富情况,鼓励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问候和关怀,成了富民新村群众脑海里最温馨的记忆。他们将总书记温暖的鼓励、深情的嘱托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懈奋斗,推动富民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书记和蔼得很,就像一位熟悉的亲戚来串门”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那么忙还会到我家做客!”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总书记走进他家的每一个细节,记得总书记跟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总书记问我菜园种什么菜,中午吃什么。”李应川说,“总书记和蔼得很,就像一位熟悉的亲戚来串门。在厨房,总书记看了锅里煮的洋芋、南瓜、玉米。看到我家冬天储菜的地窖,总书记叮嘱要注意通风。最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会走进卫生间,按下马桶的冲水按钮,试试出水量。”
李应川的老家在古浪县南部干旱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增收难,是当地群众解不开的心结和绕不开的苦楚。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古浪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李应川等村民搬进了富民新村。
在李应川的新家,习近平总书记同李应川一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拉起家常,关切地询问了就业、收入、看病、社保、医疗保险、孩子上学等方面的情况。
“搬下来住,满意吗?还有什么要求?”总书记问。
“没有要求了,生活真是好得很!”李应川激动地对总书记说,孙子孙女就在家门口上学,家里还新建了1座日光温室大棚和1座养殖暖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总书记非常关心乡亲们。”如今,63岁的李应川开着新买的电动小轿车每天奔忙于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之间。在自家的香瓜温室大棚里,李应川熟练地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随着“灌溉”“施肥”按钮的启动,科学调配的水肥混合液顺着管道流入地膜下的各个支管,精准灌溉到瓜秧的根部。“今年的头茬香瓜秧长得好,现在已经超过20厘米,照这样的长势,今年‘五一’前就能上市,只要抓住这个销售旺季,就一定能卖上好价钱。”望着眼前遍地青翠的香瓜秧,李应川开心得合不拢嘴。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
走进富民新村的富民完全小学,在标准8人制的人工草皮足球场上,体育教师王玉龙正带领着孩子们进行足球技术动作训练,传球、运球、助跑、射门……
“习近平总书记来看孩子们的那一天,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当时,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看到总书记走了进来,马上大声喊着‘习爷爷好、习爷爷好’,跑到了总书记身边。总书记摸着孩子们的头,与他们和蔼地交谈,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刻成了孩子们最珍贵的记忆,每次回忆起来,他们都高兴得像花儿一样。”王玉龙说。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不仅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近年来,富民完全小学师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不断推进足球、音乐等社团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好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浓厚氛围。”王玉龙说。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富民完全小学校长朱世云说。
产业助推幸福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
两年多来,富民新村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思想引领,强“核”聚力,村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双向”发力,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抱团发展“三维”推动,走出了特色产业集群化、集体经济多元化的富民强村新路子。
记者在富民新村西北侧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看到,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果蔬大棚整齐排列,温室大棚里,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鲜嫩水灵,四季草莓、燕窝果、火龙果等南方蔬果生机勃勃。
“就这几个开关,就能控制浇水、施肥,太方便了!”基地的管护员崔金听完科技人员讲解水肥一体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不住地赞叹,“种了这么多年地,这样的大棚还是第一次见。”
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让热带水果扎根古浪这个寒旱地区的大棚。古浪县充分利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光热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种植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成为甘肃省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生动剪影。
记者采访时看到,如今,和富民新村一样,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一座座现代化的菌类、水果种植基地和养殖小区陆续建成。
在富民新村以东、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古浪越海现代智能温室内,串番茄正值收获旺季,新鲜的串番茄生长在5米多长的根茎上,一层挨着一层,稠密而鲜嫩。“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挣3600多元,离家也近。”温室内的采摘工人董佰梅笑着说,下班之后她就去忙活家里的事情,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富民新村养殖区,养殖户李永茂正忙着给牛拌料、喂食。“从甘南买来的牛犊,育肥10个月就能让每头牛增肥400多公斤,净赚2000多元。”李永茂笑着说,去年6月出栏79头,卖了40多万元,现在棚舍里还存栏64头。
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天津市蓟州区帮扶富民新村发展经济林555亩,栽植山楂100亩、李子70亩、沙漠桃300亩、大沙枣85亩。记者走进富民新村的沙漠桃林时,村民正忙着锄草。两米见宽的沙垄上,沙漠桃的枝干挺立于沙质土壤中,有效固定了植株下方土壤,进而减少了沙土流动。
“果致富,株固沙,生态建设与美丽村庄相得益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向沙漠要效益,不断壮大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
村居青砖黛瓦,道路平整通畅,规划清晰明确,项目渐成规模,产业欣欣向荣,村民乐观自信……两年多来,富民新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小康之路越走越稳当。
盼望总书记再来看看村里的新变化
在富民新村,村民一提起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总书记和咱心连心”。
“总书记的到来,增强了富民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牢记嘱托,奋力攻坚,率先脱贫摘帽并实现了全面小康,正豪情满怀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张延堂动情地说,搬迁群众非常想念总书记,盼望总书记再来古浪,再来富民新村,看看村里的新变化,看看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去年8月21日,我们村‘自乐班子’的乡亲们,穿着喜庆的衣服、踩着欢快的鼓点、扭着活力的秧歌,庆祝黄花滩5号调蓄水池的首次蓄水和投入运行。”张延堂说,今年是富民新村的“项目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万立方米过滤废水及雨水集流蓄水池等工程将相继开工,富民新村的建设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前在山里的时候,做饭一直用柴火,烟熏火燎的,速度又慢。搬到富民新村后,用上了天然气,干净又方便,党和政府给我们办了大好事。”正用天然气炉灶给孩子做饭的村民俞联华激动地说。俞联华熟练地拧开燃气灶开关,蓝色的火焰瞬间腾起,很快炖在锅里的羊肉泛起了阵阵香气。受惠于古浪县农村燃气建设项目,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迈入“天然气时代”,富民新村供气站已具备供气条件。俞联华感慨道:“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李应川说:“在我们古浪,老百姓总是希望用肉招呼客人。真希望总书记下次再来,到时我就请总书记尝尝自家的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