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安徽育出优质多抗高产番茄品种
    64
    0
    从安徽省农科院获悉,经过该院园艺所科研人员10多年的科研攻关,安徽省承担的江淮流域设施番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在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累计推广706.40万亩,总产值617.65亿元,新增经济效益78.38亿元。

      江淮流域番茄年播种面积35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栽培占比90%以上。“项目实施前,江淮流域番茄亩产水平仅3000千克至3500千克,投入产出比较低;耐低温弱光高湿、耐高温高湿、抗灰叶斑病等病害的品种缺乏,优质抗病高产的国产品种市场占比较小。”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严从生告诉记者。

      为选育出适合江淮流域设施栽培的番茄新品种,项目组建立了安徽省首个番茄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3540份;创制抗逆、抗病、品质型、具特异性状新种质650份;培育优异骨干自交系14个,其中5个被同行共享;育成不同类型优质多抗高产的专用番茄新品种6个,其中5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1个获植物新品种权;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4项;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文章4篇。2009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自主育成的番茄新品种耐低温弱光,商品性、品质、丰产性均优于同类品种,兼抗多种病害。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每亩新增纯收益1762.23元。“皖杂18”实现了多抗与高品质的聚合,作为江淮流域高品质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皖红16”耐热耐湿,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填补了安徽省自主选育品种在越夏避雨栽培及秋延栽培的品种选育空白;“夏粉001”为适应江淮流域栽培的首个兼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灰叶斑病的夏秋专用型品种。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