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守正创新 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94
    0

      乡村振兴是全新的时代命题,解题关键当数守正创新。

      大山大江,将重庆天然地“划分”成一区两群,是要望山止步,还是要登高望远?重庆选择了后者,逢山开路,铺就产业路、融合发展路;遇水架桥,架起区域协同发展之桥和守正创新之桥。

      脚踏实地,守正创新,重庆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市乡村振兴局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不断优化升级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改厕、垃圾分类等举措,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拓展农村文化载体,大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户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感受到守正创新带来的乡村治理红利。

      组织创新

      组团高位帮扶实行一县一策

      问计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是首要前提,组织保障是必备要素。

      为了形成合力,重庆市组织了由“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帮扶矩阵,聚焦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等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20多位市领导挂帅,整合17个市级帮扶集团,选派17个驻乡工作队和18个产业指导组,建立主城都市区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于城口、巫溪、酉阳、彭水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庆则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2位分管负责同志分别联系、对接,在落实国家对重点帮扶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行“一县一策”,“一对一”制定专项政策。

      2021年对重点帮扶县安排补助资金20.9亿元,占全市到区县资金总量的39.1%。每年每个县落实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乡村振兴等用地需求“应保尽保”。

      为了确保政策落实落地,经反复征求意见,为重点帮扶县敲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屏障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公共服务、资源要素保障等6个方面168个项目,并按照长中短结合的原则,明确建设年限、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和支持单位,由市发改委会同市乡村振兴局定期调度,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

      市领导挂帅、跨部门组合、区县结对子的帮扶体系,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结构性的支撑作用。

      机制创新

      省域协作区县协同走深走实

      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需要更新、更强的机制来推动。

      鲁渝协作,曾是东西部合作的范本,到了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两省市有了新的协同发展思路。

      首先是创设“基金+产业+人才”鲁渝协作新机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两地创新设立了鲁渝协作企业合作投资基金。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项目10个,共计721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协作区县农业、纺织业、医药业、制造业等业态发展。

      在特色产业园共建方面,鲁渝两地鼓励山东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到受援区县建设配套产业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探索在重庆设立“飞地”园区等。截至目前,共建烟台(巫山)产业园、开州鲁渝先进制造业产业园、黔江—日照飞地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园区22个,引导18家山东企业入驻,实际到位投资1.67亿元。

      此外,通过创新干部人才交流方式,通过“挂过去”招商引资、“围着转”跟步学习、“定向育”帮助就业、“请进来”示范带动等方式,全方位探索人才交流新模式。

      在机制创新方面,重庆还建立了抓两头、带中间“分类”统筹机制,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将全市涉农区县分为“三类”。一是先行示范类,共8个区县,加快提升其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重点帮扶类,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包括12个区县;三是积极推进类,重在协同推进“五个振兴”,包括18个区县,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重庆还建立了市、区县、乡村“分级”联动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逐级明确责任和任务,分级培育乡村振兴示范,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

      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 “分项”推进机制,分门别类制定政策举措。

      着力机制创新,推进跨地域、跨领域的协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有源之水。

      治理创新

      抽点精兵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好钢用在刀刃上,乡村振兴一开始,重庆就从全市抽调7000多名精兵强将,打造驻乡驻村帮扶“加强版”。

      这些业务精、视野宽的驻点干部,从各自擅长领域入手,对乡村治理展开大刀阔斧的革新,“民情茶室”“新风小院”“和顺茶馆”“让一让人民调解室”“易法院”等功能平台在全市乡村不断涌现,在破解农户矛盾、促进邻里和谐、营造文明新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了思想,就减轻了阻力,大家才会齐心协力谋发展。

      荣昌区在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后,马不停蹄打造乡村治理升级版,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该区形成了“人才+资源+N”的协同发展新模式,一方面直接导入乡村复兴论坛等乡建行业资源平台,另一方面巧用资源库,针对性引入数十支乡建团队、数百位乡建行业专家学者,全面献智乡村振兴。在这一模式引领下,河包镇、安富街道通安村、清江镇河中村和观胜镇银河村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典型。如河包镇引进企业家人才,撬动企业投资7600万元推动粉条产业品牌建设;通安村以非遗为切入口,打造非遗艺术基地;银河村则通过“陪伴式乡村运营共建计划”,补齐村级党组织人力、智力短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凭借《“人才+资源+N”模式 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的治理谋略,荣昌区斩获了“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全国仅80个案例入选。

      此外,荣昌“新风小院”也深受百姓认可。各院落在村级党组织指导和村规民约的框架下,制定小院院规、小院精神等,逐步实现小院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镇村党组织在“新风小院”中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并设立“红黑榜”,培育良好家风;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乡贤等开展“小院讲堂”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治理提供丰润道德滋养。

      为了在乡村治理层面实现新突破,重庆建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提出18项措施,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加强和改进各地乡村治理。

      重庆虽地域广阔,治理难度大,但7000多名能力强、干劲足的驻点干部,就像一个个“网格员”,服务于一方;巴渝大地,因为他们的无缝覆盖,形成了一个乡村振兴的庞大“网络”。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理清了思路、理顺了脉络,船到桥头自然直。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