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探索“户田产” 助力乡村振兴
    94
    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使我国农村人口、人才和资金长期呈现从乡村流向城市的“单向净流出”状态,虽促进了我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但却令农业农村机会收益减少。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令种地权利人有价值感,产生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把城市的人口、人才和资金吸引到乡村,产生城市资本和城市人口下乡村的“逆城市化”,让资本和市民“上山下乡”,以“双向流动”的方式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基于此,笔者提出把房地产转型升级为户田产,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植入乡村建设之中,对全国乡村进行全要素新设计和新开发,使乡村城市化、生态化、现代化,希望藉此探索出一条全面振兴乡村的新路径。

      一、“户田产”解析

      户田产,是每户家庭在乡村实现房产与田产“二合一”的新概念,在乡村拥有房产的同时新增一块家庭田产,在房地产单一生活功能(商住功能)基础上新增一个生产功能,把城市房地产开发转移到乡村,转型成可以拥有“衣、食、住、养、休、娱、健、隐、防”等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复合功能区,形成城乡连续体和新型田园综合体。

      户田产,一家一户只有一份,一户一田一产,能避免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同时具有限制无序扩张的“限产”功能。在重视农民利益的同时实现农村土地土壤优质化改造和金融化入市,把农村的土地资产通过资本的良性注入而激活起来,并开辟变现路径,为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找到一个新抓手。农民在享受户田产开发分红权益的同时也能在户田产产业下再就业,负责户田产的种植养殖、除草除虫、收割仓储、快递维修、卫生安保、护理老人、餐饮供给等田园服务、物业服务、养护服务。户田产不仅能让农民与城市入乡投资者共享绿色农产品,还能共同保障生活所需,产生多重创收,结对式先富带动后富。户田产产业下,农民依然能种地,同时在科技和新经济模式的支撑下提升职业能力,也为相关配套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

      户田产融生产、生活于一个庭院之内。一个村庄的土地,可一部分用于开发户田产,一部分用于农村集体经济,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把传统农业融合进户田产的开发中。在结构上,呈现同心圆结构,内为家庭堡田,外为集体庄园。一个单元,要大到有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娱乐中心、大型超市、酒店及会议场所等。

      户田产是城市空间反向延展于乡村的“乡村城市化”,一个大的户田产开发单元就是一个新型小城镇,交通、网络、服务诸生活便利条件不输于城市;一个大的户田产开发单元就是“户在城中,田在户中”,比户相连,邻里相望,犹如俄罗斯套娃,大庄园里套着小庄园;各家户田产自成系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部自适自配,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生态和生活自我小循环。

      值得强调的是,要坚决防止一些开发商借户田产之名让农村建设用地无限蔓延,这样会侵蚀良田和损害农民的利益。因此,户田产的实施要从试点开始,从零散到规模要稳步推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户田产”独特的功能

      一是“户田产”别开生面,为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

      户田产是基于现实中的存量资源盘活,而不是从西方经济理论中找答案。中国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民众和历史经验中,如何激发他们创造财富和发展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有9亿劳动力,除了科技创新能够解决大量就业岗位外,剩余就业需求有部分可以通过户田产解决,向最广大的农村进军,向生产的广度进军,亿万劳动力有活干,地尽其用,资本盘活。

      二是“户田产”仓储于民,为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把握粮食安全是战略重中之重。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是立大功的,这充分证明了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下行影响,近3000万农民工返乡留乡,对农民工增收产生较大冲击。我们提倡户田产,让老百姓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双向进退自如,可消解就业焦虑,有利于整体上稳定社会大局。

      三是“户田产”理顺关系,为乡村治理贡献新方案。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人”,其背后必然涉及与人相关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庞大的治理体系问题。过去的村庄各户之间大多利益相关、文化相连、血缘相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农村的封闭性、稳定性被打破,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户田产”的出现可以实现“逆城市化”人员引流,同时通过资本的方式把乡村城市化、社会化,解决人员回流发展。一旦乡村城市化,则许多城市的治理方法就可在乡村发挥正面作用。从制度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平衡各方诉求,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是“户田产”返古开新,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教育制度、文化传播制度等。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之一。农耕文明主要作业方式是种植、耕作,能自己产出食物,只需要一小块土地就能自给自足,为定居文化。因为自给自足的特点,农耕文明易聚众,在中华大地的人类早期就拥有不少的人口,因而农耕文明很早就形成社会。而作为社会,就必须需要秩序维持,就像“户田产”强调的“田”字,一块块划分好,你我所属田地划分明确,这就是秩序,也避免冲突。时至如今,中国农村都还在沿用这种秩序,户田产的实践有助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上官子健,为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五洲传播中心期刊中心召集人、《中国新闻发布》执行主编)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