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从大数据看“专精特新”企业韧性与活力
    21
    0

      今年7月,专精特新创新指数达130.3,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6.9%和16.9%;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近期相继发布的多项研究报告和监测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发展韧性更足。

      看创新活力:7月专精特新创新指数同比增长36.9%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多项研究报告和监测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小企业支撑起大创新。

      日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专精特新监测指数”,从创新指数、扩张指数、抗风险指数三方面衡量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其中,“专精特新创新指数”综合“小巨人”企业的专利情况、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等多维度指标,以度量“小巨人”企业创新活力度。

      数据显示,今年7月,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130.3,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6.9%和16.9%,创新指数上升势头显著。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指标表现突出,同比与环比增速分别为53.7%和9.5%。

      从产业维度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效显著。截至7月,全产业授权发明专利总量中,超四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综合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创新导向的科技政策落地显效,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汉琳对记者表示,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小巨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场景化项目及生产机遇。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也印证了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水平高,创新活力强劲的特点。

      报告显示,“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

      创新牵引下,专精特新企业展现出较强的行业话语权。上述报告显示,“小巨人”企业参与制修订标准13000余项。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有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看发展韧性: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1.5%

      深耕专业领域稳扎稳打、持续创新,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报告》显示,2021年“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近0.4万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利润4000万元,是规上中小企业的3.4倍。

      特别是今年以来,不少中小企业受国内外环境影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订单不足等挑战,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对外扩张能力。

      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专精特新抗风险指数稳健上升达171.20,同比增32.46%,环比增41.47%。此外,受疫情明显缓和、复工复产加速推动,7月份扩张指数迅速回升至154.7,环比增长129.6%。

      汉琳介绍,抗风险指数结合“小巨人”企业的订单量、投融资情况、分公司数量等多维度指标,用以度量“小巨人”企业对内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扩张指数综合“小巨人”企业的招标情况、招聘数量、投融资事件等多维度指标,用以度量“小巨人”企业的对外扩张能力。

      细观关键指标的产业维度,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和生物产业扩张强势。7月,新能源汽车产业招标个数和招聘岗位数环比增长最快,增速均超100%;生物产业投融资事件个数环比增长最快,为44.4%。

      看区域分布:东部占比较多 西部快速增长

      综合四批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5370家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约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区,占比约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区,占比约13%;392家分布在东北地区,占比约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分布与工业增加值全国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相关趋势也在天眼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中得到印证。该报告梳理了49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城市分布情况,重点选取其中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10个城市,结合各市的GD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中,上海、宁波、天津、青岛、厦门等半数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这与长三角等地区较强的产业协同密切相关,这些区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挥着积极作用。”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说。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从区域扩张数据看,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西北地区专精特新企业招标个数、招聘岗位数和投融资事件个数环比均呈现快速增长,分别为434.5%、142.2%和25.0%。

      “相关数据显示出,西部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企业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创新带来较丰厚回报。同时,西北地区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化优势逐渐显现。”汉琳说。(记者 郭倩)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