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建圈强链”四个字开始成为成都建设计划的先锋热词。在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塑新的产业链,促成全市多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以斗志昂扬的姿态和稳健的步伐主动融合“建圈强链”的发展大计。
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紧紧围绕轨道城市建设、地铁运营、产业经济、轨道生活、TOD营城五大板块和“教育培训、数字经济”两大平台高质量建设轨道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了有“成都特色”的一流轨道交通综合运营商。
“建圈强链”行动已然实施,成都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力不断增强。在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成都轨道交通应如何推进“建圈强链”?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郜春海指出,所谓的“圈”,就是前面所说的“四网融合”,成都建圈应围绕全国产业趋势展开。而“链”,则不单指“纵向”的轨道交通产业链自身的上中下游,与其相关的“横向”的供电、能源、互联网等产业链也十分关键。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产业链的“纵横交错,互通有无”。“成都轨道交通的纵向产业链相对成熟;横向方面,可以联动公交、汽车的无人驾驶等,利用二者的通用装备、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安全、稳定、可靠。”
郜春海认为,双链融合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化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人文关怀;绿色化则可以结合新技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软件定义控制系统,充分挖掘人的价值;灵活的区位布局,是提升绿色化的重要手段。
图为成都地铁。
“数说”强本底 智慧强根基
目前,成都全市轨道交通企业279家,形成以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企业为龙头,康尼、海康威视等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最齐备城市之一,是全国第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
据《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2019年)》显示,2019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85.2亿元,同比增长8.8%,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8.3亿元,同比增长15.7%。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9%。
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六大集群之一,成都研发创新基础扎实。成都科研机构和院校众多,拥有以西南交通大学和中铁科研院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10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0余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同时聚集了40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随着众多轨道交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将研发、测试等核心业务和人才逐步转移到本地,成都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及人才高地。
此外,成都已构建起轨道交通领域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在高速铁路、感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地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可为重大铁路项目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提供坚强的支撑。
由此,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依托全产业链发展优良本底,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院校众多,政产学研用投、校院企地合作等模式新颖灵活,“总部+本地”科研成果转化快速有效等优势,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术革新助力“建圈强链”
在当前疫情持续反复的冲击下,技术创新是进一步开展建圈强链工作重要的一环。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氢能源、光伏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将在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化等领域不断涌现创新技术和产品。
成都轨道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和中铁科研院等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引进学校人才及科学方案,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相辅相成,双向奔赴,共同强化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效应,为成都建圈强链工作注入“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旺盛生命力。
去年,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携全国首列时速达140-160km全自动市域快轨A型5G通讯列车,引领成都迈入智慧城轨发展的新时代。列车在成都地铁18号线完成第一次正线牵引制动试验和正线超速型试验测试,最高速度达176km/h,实现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西南地区落地。
每一项成果的诞生,每一个计划的部署,都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与成都“建圈强链”的良好互动,也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对成都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驾护航。据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持续深耕细作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其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以及跨专业的优势,为成都市轨道交通生态圈的建设注入力量,推动多系统产业协同互补和产业融合,实现多产业在成都区域落地。
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成都轨道集团也秉持着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心态,全力促进以轨道交通车辆主机厂、施工总承包企业、系统集成商为核心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整合力和核心竞争力。由点到面,由主带辅,建圈强链工作稳步发展,需要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始终坚持“城市发展最优”、“乘客体验最优”的原则,不断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力构建超大城市立体交通体系。
图为成都TOD项目意向效果图。
真抓实干 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建设
目前,成都轨道“四网融合”的建设工作正徐徐展开,成都建圈强链的建设目标也在有序完成。
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经济区站—娇子大道站区间全线已经贯通,该项目从2021年9月9日开工到被顺利接收耗时仅124天,最高月掘进418.5米;今年年初,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土建7工区再传喜报,蓝家店站站后暗挖区间左线大里程顺利贯通,标志着该暗挖区间实现双线全部贯通。尽管在暗挖过程中遇到了裂隙水丰富的中分化泥岩地层,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还是从容面对,积极组织参建各方提前谋划梳理工程重难点,通过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夯实技术保障能力等针对性办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立足“建圈强链” 赋能美好生活
成都轨道交通运营同时也为成都美好生活赋能。“成都发展的近十多年间,眼看着一条条地铁开通,我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都方便了不少。”何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她看来,随着轨道新线的不断开通,大大的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在成都轨道交通产城典范项目--陆肖TOD,你可以看到,这里已经逐步实现了建立“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设想。早晨起来,电梯下到地下空间,直通地铁的高效换乘;拥有创新开敞空间、生态办公楼、多元商务配套的创新型创业街区;通勤途中就可以方便地买到生活必需品,电梯可以从住宅直达商业空间的品质消费;打造“7+24”活力空间,营造世界级、全时化的多元生活方式已经开启……据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陆肖站TOD项目负责人苟伟介绍,这里通过地铁6号线以及 22 号线联动周边4个站点,打造了“四纵四横+双地铁”的交通路网,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的重点项目之一。TOD的大力建设,将加速区域的迭代升级,为城市“南拓”计划也装上了“加速键”。
多维度融合“建圈强链”,赋能美好生活,成都轨道交通下一站发展将更惊艳!(刘洋洋 图片由成都轨道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