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党建引领 产业共建——看山西左权县芹泉镇的共同富裕经
    110
    0

      王维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  

      芹泉镇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典型的农业大镇,设施蔬菜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设施蔬菜覆盖11个村,规模达到近3000亩,每亩纯收入2万余元。

      作为脱贫攻坚期间引入的新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市场基础也是非常关键,农户各自为战、一盘散沙,致使产业规模难做大、群众增收难持续、组织作用难发挥的“三难”问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战斗力?芹泉镇的做法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联合7个设施蔬菜产业村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实现产业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三难”问题。

      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共建”的原则,芹泉镇党委对7个设施蔬菜产业村联合建立产业联合党支部,由镇党委副书记任联合支部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书记,7个村党支部书记任支部委员。

      产业联合党支部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定位为:功能型党组织,服务于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遵循“三不”原则,即不属于实体基层党组织、不改变成员党支部原有隶属关系、不干涉成员党支部日常工作。实行“六联”机制,即大事联议、资源联享,基建联通、产业联促,产品联销、品牌联创。

      组织机构健全后,该联合党支部通过“大事联议、资源联享”,变“各自为战、不成规模”为“统一规划、抱团发展”。并建立了大事联议制度,以镇党委、联合支部、公司负责人为代表,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对产业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确保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同时,组织支部成员定期开展座谈交流,相互分享蔬菜种植先进技术和经验做法,共同研判市场形势,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在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引导下,全镇集中发展了以拱棚西红柿种植为主导的蔬菜产业,打破了过去虽有种植规模,但农户各自为战,种植品类不统一,导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产业形不成规模效益的局面。

      该镇通过“基建联通、产业联促”,变“链条不长、前景不广”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芹泉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以来,各村仅限于最基础的基地种植,产业辐射效应不明显,没有形成稳健可持续的产业链。对此,产业联合党支部统筹利用有限的资金,按照“产业相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决定发展以小南庄为主的育苗、物流基地,以下庄村为主的农贸集散市场,以上庄村为主的净菜加工产业,形成集“育苗-仓储-物流-销售-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为产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各执一把号、同吹一个调,抱团做大产业”的思路,产业联合党支部在发展产业链条中,鼓励村集体在链条的关键环节做实体经济,以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小南庄村成立农业投资公司,建设育苗温室10余亩,太谷专家以设备和技术入股,联合投资120余万元,可满足蔬菜园区2000多亩的秧苗供应,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8万余元。与此同时,下庄村的集贸市场和上庄村的初加工企业也正在加紧推进,村集体经济在产业联合党支部的推动下,将不断发展壮大。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