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壶关县委书记 张宏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山西省壶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四动”举措,锻造“四色”引擎,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高位推动
把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切入点,高位推动,持续发力,引领和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高起点谋划。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根据全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借力省校合作平台,聘请武汉大学专业团队编制县域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2025年),引导乡村党组织依托区域发展优势,找准定位、整合资源、靶向施策,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确保发展布局优、路径准。在村级发展规划上,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已有60%的村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坚持高规格推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县乡干部包联制度,在32个经济薄弱村和10个软弱涣散村实行“四个一”包联机制,由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行业部门帮扶、一名技术人才指导、一名乡镇班子成员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坚持高效率落实。强化系统观念,统筹部门要素,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县27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头雁”带动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支部牵头,“头雁”领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方面注重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村党支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组织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农民和村集体增收之中,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和村企联建模式,以龙泉镇为试点,组建刘寨村、石堡寨村、龙腾村等7个联村党组织和谷驼村——郭氏集团村企联建党组织,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制度联创、活动联办、产业联抓,着力实现党建融合、文化繁荣、治理有效、发展提速目标。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作用。持续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持续加大从优秀年轻农村干部和人才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45岁以下占比49.5%,50岁以下占比6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5%,较换届前分别提升21、32、26个百分点。持续巩固“两委”换届成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两委”干部、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实用课程培训,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48期3000余人次,做到头雁领航有力,领航队伍过硬。
强化特色培育,突出产业驱动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发展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色”引擎。
一是坚持“红”色引领,现代农业驶入“快车道”。大力实施“121”农业建设工程,即打造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3年创建省级、5年内创建国家级)、成立和发挥县乡两级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作用、构建1个农产品销售网络)。
充分发挥旱地西红柿“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优势,加快推进以旱地西红柿为代表的旱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在种苗供给、人才培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交易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政策扶持。特别是店上镇成立了“红太阳”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整合7个村集体和1个移民小区产业发展资金390万元,深入开展旱地西红柿种植“个十百千万”工程(一个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十个田头市场、百亩种苗繁育基地、千亩标准化设施大棚种植园区、万亩农业产业托管基地),创新推行“公司+园区+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旱地西红柿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目前,全县旱地西红柿种植已覆盖了10个乡镇170余个村,200多个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旱地西红柿,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年均产量约37.5万吨,总产值达到13.5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3500多元。
二是坚持“绿”色赋能,乡村旅游跑出“加速度”。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资源,开辟了“太行峰路、谷顶风光”旅游线路,推出了高山寨、十里岭、大峡谷水镇等多条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山水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大河村、桥上村、岭东村等一批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石坡乡南平头坞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县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县)”。
充分发挥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国家级AAAAA景区、欢乐太行谷国家级AAAA景区等龙头带动作用,在景区周边形成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民宿集群,打造了拾光小院、九月客舍、花美时温泉民宿酒店等10家“太行人家”品牌民宿,全县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200余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其中农民占比87%),带动近万名群众端上“金饭碗”、吃上“旅游饭”。
三是坚持“金”色发展,村企合作集聚“新动能”。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集体闲置资源、盘活集体沉睡资产、用好集体发展资金,通过资产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造了岭东“凤凰山庄”、小山南“梅苑山庄”、谷驼“郭氏羊汤”等一大批优质村企合作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集店镇岭东村与岭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闲置的山林、舞台、道路、村民旧居、退耕还林地、高位水池等资源,先后建成了窑洞宾馆、窑洞酒店、跑马场、孔雀园、彩虹滑道、研学基地、林麝养殖基地、出口辣椒基地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娱乐项目,探索出“资产盘活-合作经营-保底收益-盈利分红”的增收机制,5年来,项目累计创收52.84万元,直接或间接辐射周边4个村313户困难群众增收293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增收、企业效益增长的“三增”目标。2021年,岭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17万元。
四是坚持“蓝”色助力,新型能源释放“新活力”。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风电产业,让荒山荒坡开出“太阳花”,山顶山岭立起“大风车”,使自然资源变成增收来源,实现了全县90%以上的村光伏收益全覆盖,风电所涉山区村集体收益大增长。
自2017年引进潞安集团先进光伏产业技术以来,先后在全县143个村建立光伏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实现村均增收10万元。特别是在龙泉镇西川底村、晋庄镇赵掌村建立了两个大型光伏电站,253个村定期获得收益。同时,借助良好的风能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先后引进中节能树掌50兆瓦风电项目、中节能店上20兆瓦风电项目、景能百尺20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超1.86亿千瓦时。中节能树掌二期100兆瓦风电场项目和壶关县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当中,将于2022年底全部并网使用。
强化保障支撑,突出激励促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了管理、扶持、激励“三项保障”,进一步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坚持规范管理。修订建立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清理不规范合同985份,涉及资金7748.92万元,化解农村债权3716条,涉及资金4185.6万元,新增地源4973.1亩,收费79.88万元,有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平稳健全运行。
坚持精准扶持。研究制定了《壶关县2022年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扶持资金,投资8200余万元,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26个、乡村产业项目71个、省级示范项目4个、市级示范项目3个。县级设置专项支持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支持50万元,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支持30-50万元,产业项目好、投资较大的,根据投资比例“一事一议”给予资金支持。2022年,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主体倍增计划,在2021年811个项目主体的基础上,2022年实现新增50%,达到1200个以上,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项目主体翻一番,经营收入增长50%以上。
坚持正向激励。制定出台了《壶关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和奖励办法》,设置奖励资金500万元,对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且2022年集体经济增幅超过30%的村,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创新激励奖补方式,实行村干部“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报酬补贴办法,将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新增部分的15%、新增项目收入的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实打实提高村干部收入,推动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练好内功、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