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1月9日讯 (记者 梁木) 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主题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具体措施包括: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基层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及配备便携式的指夹、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力量,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要配备一辆救护车,纳入各个县域的120急救系统统一调度。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药品短缺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建立了日调度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每天统筹调度药品及其他重点医疗物资。根据疫情的发展,现阶段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医疗机构要有药用。对一些短缺的药品,产能不足的,积极协调扩大产能。同时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地方政府集中采购;坚持中西医结合,鼓励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发挥农村地区特色,充分利用中药,缓解药品不足的问题,减轻基层就医压力。
聂春雷表示,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情况“日监测、日报告、日调度”制度,对医疗物资的短缺,特别是药品的短缺,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地方解决。从目前监测的情况看,随着各地疫情的发展和药品产能的增长,以及物资保障组的协调调度、物流顺畅、地方政府加强组织,药品短缺的问题正在逐步好转。
会上,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院长袁友明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禹庙村党委副书记蔡小雪分享了基层防控的具体实践经验与做法。
蔡小雪介绍,禹庙村发挥基层服务能力,对接医疗资源,开展送医到家、温暖到家、预防到家、互助到家、宣传到家的“五到家”服务。组建由微网格员、家庭医生组成的3-4人服务团队,对重点人员“一对一”包保联系;开通“村—街道—村”三级诊疗绿色通道;开展“敲门送温暖”行动,发放中药汤剂6000余袋;设置流动接种点,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便民接种服务,村里60—79岁老人加强针接种率达到95%,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达到90%以上。
袁友明介绍,为应对此次农村地区疫情高峰期,长城乡卫生院通过招聘、返聘退休医务人员等方式,增加了20位医务人员。同时,统筹全院医务人员力量,安排梯队值班值守,根据诊疗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就诊流程,扩充发热诊室4间,病床由65张增设到94张,保证住院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到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全力保障老百姓的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