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重庆铜梁: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粮安根基
    30
    0

      李慧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快适应适度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小田变大田 粮田变良田

      已是深冬,但在铜梁区侣俸镇,每天都有几十台挖掘机在几个相邻的村庄、上千亩的土地上同时作业。地平整、路相通,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这里是铜梁的高标准农田提质上档建设现场。通过土地整治,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侣俸镇党委书记李继红介绍,该镇前期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果凸显,让小田变大田,并配套了相应基础设施,让农田耕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022年侣俸镇继续在4个村实施8000亩丘陵山地高标准农田提质上档建设工作,规划建设稻鱼、稻虾等综合种养3000亩,高标准水稻基地2000亩,粮菜轮作3000亩。”李继红说。

      在侣俸镇文曲村,此次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涉及2800亩,这让村党支部书记周在春很振奋。以前由于种植水稻成本高,加上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坡坎上的一些好田好土、缺少水源的干田都荒芜了,很可惜,而近年来通过改造,闲置的土地已经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村里的闲置土地全部种上了高质量水稻,实现了增产增收,让周在春心中的“疙瘩”豁然解开。

      同时,随着作业条件的改善,种粮、种菜大户的引进,让土地产出增值,村民除土地入股收入外,也能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从土地收益中再获得二次分红。

      铺就乡村振兴新“稻”路

      在铜梁土桥镇高垭村,每年这个时候,党支部书记龙思勇组织村民把轮种的油菜播撒完之后,就剩下一件大事:给村民分红。

      2022年夏天,铜梁遭遇连晴高温天气,水稻收成受到影响。“还以为不得发钱了,结果听说分红还要涨!”村民何德全脸上的皱纹里全是笑意,“2021年2000多元,2022年预计能有3000多元。跟着党支部和合作社,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近年来,乘着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春风”,高垭村发展以粮油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组建起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水稻集约化经营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从2019年起,村里开始给560多户村民分红。不但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的群众能拿到钱,就连常年没在家的村民回来过年都能分到大米,享受到参与“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

      经过4年运行,村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2021年达到260余万元,其中1500亩稻谷稻米实现销售收入198万元。在高垭村,土地入股的农户每亩保底分红400元,固定分红180元,2021年土地入股的农户共分红87万元。

      2022年,随着高标准农田提质上档,高垭村里发展起优质水稻种植1500亩,还实现了无人机水稻直播和机插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农田改造后的沟渠保障了收成。

      龙思勇告诉记者,高垭村2022年还首次实行了粮油轮种,水稻一收马上就种了500亩油菜,油蔬两用实现了丰收。经过科学种植,油菜达到了亩产400斤菜籽,合作社加工后,油菜籽带来的收入约10万元,再加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30多万元收入和水稻收成,“春节前就给村民分红,只会多不会少!”龙思勇充满信心地说。

      轮种、共生 提高农田利用率

      在铜梁多个镇街,区属重点国有企业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龙裕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合作,建起超过千亩的水稻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采用轮种的方式确保粮食稳产。

      在东城街道拦马村和水星村,2022年水稻收割后就种下的青菜头和秋洋芋,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基地和涪陵榨菜签订了购销协议,订单农业保障了销路和收入。

      龙裕公司项目负责人彭娟介绍,轮种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我们第一季种植水稻,第二季种植青菜头、油菜、萝卜、土豆等秋粮秋菜。既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又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铜梁华兴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果,三塘、明月等村落发展起200多亩稻虾养殖。4年前,三塘村村民秦家良返乡创业,利用老家秦家河沟的优良水源,养起了50多亩小龙虾。但是养虾头一年,夏天暴雨带来的山洪就将虾冲得所剩无几。正在秦家良发愁的时候,镇里在三塘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改造部分包括在虾池周边挖排水渠、建起生产便道。

      如今,秦家良不光养虾,还种起了水稻。“不光是两份收成,小龙虾能以水稻田内的昆虫为食,产生的排泄物又成了种植水稻的天然肥料,效益能翻番。”秦家良指着水田里的再生稻告诉记者,“第二季稻子就不收了,起到保暖的效果,保证龙虾产量供应春节餐饮市场。”

      充分利用土地,实现稳产高产,改变过去“靠天种田”的观念,铜梁区大面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地助推了全区乡村振兴。记者从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截至目前,铜梁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万亩,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8万亩。下一步,将逐步转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提质改造工作,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