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绣娘们最近在忙4份嫁妆的订单,现在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有钱挣。”春节前夕,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郎喀村苏鲁汗刺绣店内,店长苏鲁汗·努尔阿力说。
郎喀村位于山区,距离县城40多公里,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村庄。刺绣店在苏鲁汗家院子里,店里展示着帽饰、服装、挂件等刺绣产品。记者看到店里还有12台电动缝纫机,苏鲁汗说,2台是自己买的,10台是郎喀村村委会送的,鼓励她带动更多的妇女学技艺,在家门口增收。
曾经,苏鲁汗家的收入主要靠庭院养殖和丈夫开运输车。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依靠“祖传”技能注册一家刺绣店,并给村里的姐妹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记者发现,这家店虽小,但每个物件都很精美。“哪怕只是卖一件东西,我们也讲究品质,从设计到走线缝合,都很细致用心。”苏鲁汗笑着说。
苏鲁汗很注重技能提升。“这些年村里举办的各类刺绣班她一个都不曾落下,还自费去伊犁找有名望的绣娘拜师学艺。”郎喀村党支部书记塔斯肯·哈力说。
经过不断改良产品,苏鲁汗和绣娘们的产品越来越有市场。
“这两年,我们的产品走到上海,还走出国门了呢!”绣娘库尼堵扎衣·阿衣吐力汗很自豪,“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山里妇女制作的物件会飞那么远。”
绣娘们很感谢来自上海的刘雪慰。2020年,《商业评论》杂志副主编刘雪慰在郎喀村旅居期间,对村民家里自用的刺绣物品产生浓厚兴趣,随后认识了刚刚给店铺办理好营业执照的苏鲁汗。“我觉得那些抱枕、马甲好看极了,就买了一些给国内外朋友们寄去,他们都很喜欢。”刘雪慰说。
回到上海后,刘雪慰一直通过电话和微信与苏鲁汗保持联系,有时会给苏鲁汗发一些图片让她绣。“苏鲁汗店里的东西虽然好看,但还需要更符合都市人穿戴和使用,所以我会在设计和颜色搭配上给她建议,她很聪明,一说就懂。”刘雪慰说。
在刘雪慰的帮助下,苏鲁汗在刺绣产品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进行融合。来自上海的订单一度火爆,都超出了绣娘们的生产能力。“当时没有承接能力,虽然有些遗憾,但这更让我明白,传统手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让我对刺绣店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苏鲁汗说。而在上海,刘雪慰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苏鲁汗的刺绣产品走得更远。
正在采访时,一只2个月大的小山羊走进店里,它的双耳戴着用彩色毛线制作的流苏,显得十分可爱。“这是我们家的一分子,是个小明星,有游客来都喜欢和它合影留念,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了解我们村子,知道我的刺绣店,把我们的绣品带去更多地方。”苏鲁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