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正月十五,塔克拉玛干腹地老村升起篝火
    34
    0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2月5日22时,白色月光下,塔克拉玛干沙漠怀抱中的达里雅布依老村,篝火升起,人们围在四周载歌载舞,尽情庆祝元宵佳节。
      当日,“2022—2023跨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的队员们从和田市出发,沿315国道途经于田县,来到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新村。“欢迎大家,我是‘最小’的乡长、‘最大’的‘村长’。”达里雅布依乡党委书记林思阳笑着说,该乡仅下辖达里雅布依村一个村,但占地面积却达9000多平方千米。
      这里的村民世代栖居在克里雅河畔。河流发源于昆仑山主峰的北坡,自南向北流动,滋润了于田县的绿洲后,继续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后消失在达里雅布依老村深处。
      从新村前往老村,车辆始终与克里雅河相伴。浅浅的河床,时而结满白色的薄冰,时而变成一条闪亮纤细的缎带,时而又隐没在黄沙中,只留下河水曾经冲击的纹理。河水滋养了沿河生态系统,沙地上茂盛的胡杨、红柳、芦苇和骆驼刺,以及悠闲吃草的羊群,展示着克里雅河畔的丰饶。河道两边5公里至10公里的生态廊道之外,是无边无际的荒漠黄沙。
      随克里雅河一路北上,到了河流的尾闾,也就来到了老村,此时距离从新村出发已过了4个小时。“河水盐分高,冰面酥脆,冰下有齐腰深的水,越野车开不进去了,大家从冰面上步行去老村吧。”林思阳说。
      蹚过克里雅河,闯入达里雅布依老村的怀抱。这里深入沙漠腹地200多公里,曾被称为“最后的沙漠部落”。
      得知有客人到来,村民们从120公里外达里雅布依新村骑着摩托车、开着皮卡车赶来,“元宵节,我们也想回老村看看。”22岁的村民玉苏甫·库尔班说,通过2017年、2019年两期搬迁,村民们大多生活在新村,老村只有护林、养殖、种植和旅游合作社的村民季节性进入。新村柏油马路修到家门口,小楼林立、杆线密织,到于田县城仅个把小时的车程。
      玉苏甫邀请大家去他家的老屋看看,院墙是一圈胡杨木做成的篱笆,房子是不用一颗钉子的“笆子房”——用胡杨树干、红柳枝和芦苇排扎而成,表面抹上克里雅河的淤泥。老村保留了大部分古村落的风貌,每户门口都有一眼矮小的压井,井水温热。屋内最吸引目光的是火塘,在台地中央挖一个方形的、略低于台面的浅坑,在坑里点燃胡杨、红柳枝,就可以烧水、做库麦其。烟火一起,无数大小光柱从房顶投射下来,是摄影人求之不得的天然“影棚”。
      老村内曾经最“繁华”的十字街上,一面土墙上,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越野探险车队的队旗,“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1月,都有游客来老村旅游,我们除了当司机和向导,还可以在旅游合作社上班,现在老村里的年轻人比老人多。”玉苏甫说。
      夜幕低垂,沙漠上空升起一轮满月。围着篝火,宾客齐聚,村民打起手鼓,弹起热瓦普,大家跳起麦西热甫。一曲舞毕,有人端上饺子和汤圆,夜越来越深,沙漠越发寒冷,大家越聚越近,黑芝麻馅儿的汤圆滑入口中,暖热身心。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