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进一步疏通豆制品生产与消费堵点,筑牢大豆扩种增产的国家战略根基
    37
    0

      从“种出来”到“吃进去”,作为国产大豆的使用主体和拉动消费量提升的牛鼻子,豆制品产业一头连着“粮袋子”,一头连着“菜篮子”,既关乎“端牢中国饭碗”,更是“国家营养战略”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对保障和带动国产大豆的种植、食用,推动国产大豆价值和市场消费提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但与此同时,与蛋、奶、油等同类农产品加工相比,长期存在的政策环境的相对不公平,已经成为进一步释放国产大豆加工与消费活力、带动国产大豆市场需求增加的主要堵点。

      当前,在我国战略性扩种增产大豆的政策背景下,亟需疏通豆制品产业发展堵点,成为有效平衡国产大豆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激活加工和消费活力,激发国产大豆和豆制品的市场巨大潜力的关键。

      一、国产大豆的使用主体是豆制品加工,直接影响国产大豆用量和市值,但目前存在发展堵点

      立足国产大豆的天然禀赋和使用实际可知,国产大豆多为适合豆制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大豆为含油量较高适合压榨的转基因大豆,所以,长期以来,形成的市场选择结果是:食用油压榨和饲料蛋白生产用大豆主要为进口转基因大豆(98%以上),豆制品等食品加工用为非转基因大豆,主要为国产大豆(90%以上)。目前,国产大豆之所以存在“种植兴趣低”“产销不平衡”等问题,关键是国产大豆的使用主体,豆制品加工消费端环节存在发展堵点;与同属居民日常“菜篮子”的“肉、蛋、奶比,在税制、物流政策、产业激励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待遇。而政策环境造成的豆制品加工环节上的拉动乏力,造成的加工企业对于大豆原料品质和专用化方面需求不旺盛,直接影响产业链上端,导致了国产大豆的竞争处境越来越劣势,结果是国产大豆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值上不去。所以,从疏通国产大豆全产业链的发展堵点出发,能否解决豆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政策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国产大豆“扩种增产”这一长期战略政策的落地。

      二、国产大豆的种植和消费的发展空间巨大,事关中国饭碗和饮食健康,亟需跨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知道,动物和植物食材的营养各有所长,营养结构的偏颇会造成人体营养失衡,会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盛”两种病症。作为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和改善国民饮食结构、提高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无可替代的关键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大豆类、水果等摄入普遍不足等膳食不平衡问题,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摄入。”并将“强调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列为平衡膳食的关键措施。《柳叶刀》给出的豆类及其制品的平均最佳摄入量为每天最少食用相当于60克干大豆的大豆制品;以此为基础,我国每年食品大豆需求量,在不考虑加工损耗的前提下需达到3000万吨以上。

      三、疏通发展堵点、营造更加公平的豆制品产业发展环境,是国产大豆扩种增产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作为从“种植”到“消费”的转化核心和关键一环,聚焦豆制品加工,如疏通发展堵点,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动提升国产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活力、释放国产大豆市场需求,从营造更加公平健康的豆制品产业政策发展环境出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国家“大豆办”,加大对大豆产需管理协调

      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大豆产业办公室”或类似职能部门,以加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豆产业链,形成从田间到消费的完整生态链条,调动加工环节的活力,推动行业发展公平、激活消费端的热情。

      2、对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豆制品等施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及监管环境

      建议将豆制品加工列入《农业产品征收范围注释》的产品,按照9%的优惠税率征收增值税,并对豆制品施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及监管环境,以提高各个区域规模豆制品企业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

      3、适当给予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用工补贴、运输补贴等

      据中豆委统计,豆制品行业企业劳动力成本平均占营业额的比重达到25%,是其他同类行业的3倍左右。而且人工成本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这对劳动密集型的国产大豆加工行业而言,进一步加大了与其他同类行业的税赋差距和成本负担。因此,建议国家在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用工补贴、运输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4、对豆制品加工环节给予科研经费投入和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议通过科研经费的投入实施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及企业的科研投入,尤其加强技术自主创新研究,落实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提升大豆食品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科技创新和装备水平,为豆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基础。

      5、大豆加工产业实行压榨和食品加工分类管理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大豆的不同用途,尽快实行食品用大豆(soy for food)和榨油用大豆(soy for oil)分类管理。作为国际大豆市场的通用做法,将食品用大豆和榨油用大豆进行分类管理,也利于找准国产大豆的市场定位,有助于提升国产大豆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6、实质性进一步推动“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增强国民豆制品消费信心

      建议实质性进一步推动“国家大豆行动计划”,通过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扩大国产大豆加工和消费的产业政策,在助力健康中国的同时,筑牢“扩种增产大豆”的国家战略根基。

      7、设定豆制品消费月(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豆制品科普

      建议通过设定豆制品消费月(日)、在中小学开设食育课等,将豆制品等健康食品知识传递给孩子,并在学校的营养餐中按比例加入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等,这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民族身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8、以“豆达标”为目的,加强自上而下的系统宣传和实践推广

      建议国家层面加强自上而下的系统宣传和实践推广,以日常饮食的“豆达标”(《柳叶刀》给出的豆类及其制品的平均最佳摄入量——平均每天最低摄入60克干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为目标,推动“健康中国”的加速到来!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