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2 19:14:29
文/沈泽之 编辑/鄢子为
无锡一家创业公司,造出火箭发动机。
2月1日,东方空间厂房内,首台“原力—85”发动机下线。
“这台发动机将应用在公司自研的‘引力二号’火箭上,将运载能力提升至近地轨道15—20吨,成本降低至SpaceX猎鹰九号水平。”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姚颂表示。
姚颂是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年32岁。他应同学之邀,加入东方空间创业团队,立志“超过马斯克”。
这真有可能实现。
1月中旬,姚颂团队制造的引力一号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并将3颗卫星送入计划轨道。
学霸创业
姚颂的三位创业搭档都是高材生,实力雄厚。
另一位联席CEO布向伟,科班出身,曾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师之一;COO魏凯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项目办主任;副总裁彭昊旻,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取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主导国际化业务。
四位年轻人运气不错,融资顺利。
1月24日,东方空间宣布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飙升至60亿元。
该公司表示,融资将用于“原力-85”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加速“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本轮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申银万国投资、洪泰基金、新鼎资本等新机构投资,老股东山行资本、民银国际继续加持。
投资人对姚颂团队赞誉有加。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2024年就实现顺利发射,展现出团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超强的执行力。”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周光涛称。
“山行资本作为上轮的领投方,本轮继续加注。过去两年里,我们持续观察行业动态和团队进展,两者都在不断增强我们的投资信心。”山行资本合伙人朱思行也有类似观点。
据《21CBR》记者统计,这家年轻公司共融资五轮,累计获得约17亿元人民币资金。
细看其投资人名单,不乏红杉中国、经纬中国、图灵创投、真格基金等明星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空间还吸引了一批产业投资人的关注,比如米哈游、三一创投、联想之星、闻泰科技等。
“在英美,不少民营公司在做(造火箭)。我就是想支持一下前沿科技。”在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屏中,疑似米哈游董事长刘伟回复道。
首飞出彩
姚颂团队做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该公司官网首页挂着“东方破晓,空间无限”八个大字,向往星辰大海。
“简单来说,就是造大火箭。”姚颂这样形容公司业务。其希望打造多类空天运输产品,降低成本,“让每个人都能完成航天的梦想”。
1月11日,引力一号首飞发射成功,他离梦想近了一步。
公司邀请了超5000人参加火箭发射观礼仪式。姚颂、彭昊旻还请来清华校友水木年华,演唱经典曲目《在他乡》。
引力一号的发射地点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姚颂认为,不同于酒泉等基地的陆地发射,海上发射的优势在于发射灵活、测控方便、节约土地、火箭尺寸无限制、无落区问题且易于火箭回收。
在他眼里,这款运载火箭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运载能力达6.5吨,可以一次性将20到30颗遥感卫星送入轨道;二是价格低,每公斤只需5000-6000美元;三是火箭组装完成后,在五个小时内就可以发射。
这只是开始。
东方空间称,将再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引力二号”首飞。据介绍,其第二款火箭极具性价比,发射成本降至SpaceX 猎鹰九号水平。
引力三号亦提上日程。“在实现极大运载能力的同时,支持海上回收。”公司如是介绍。
两手都抓
造火箭,是探索前沿科技,本质是制造尖端产品。对这家创业公司来说,冲击长空之外,找到商业模式也至关重要。
“卫星发射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估计五年内市场可以增长十倍。”姚颂坚定看好商业航天的未来。
他指出,当前我国火箭运力和卫星发射需求是典型的错配,运力严重不足,在产能、发射能力、发射价格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
姚是位连续创业者,对如何保持技术创新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有自己的想法。
2016年,姚颂和教授汪玉,拉上几位同学,成立芯片公司深鉴科技。2018年,这家公司被美国AI巨头赛灵思收购,传交易价格为3亿美元,姚实现财务自由。
加入到东方空间之后,他一直带着“自己造血”的心态创业。
比如火箭燃料有四种路线:固体、液氧煤油、液氧甲烷、液氧液氢。液氧甲烷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东方空间选择了液氧煤油。姚颂认为,这可以满足需求,且技术成熟、成本更低。
引力一号火箭身上,也可以看到诸多商业痕迹。
其由海澜之家独家冠名,全名为“引力一号(遥一)海澜之家号”,金属外壳印有“HLA”三个大字母。
此外,该火箭运载的是长光卫星研制的3颗卫星,自然要收一笔运费。
技术、商业两手抓,姚颂团队希望把价格打下来,让大家“有生之年大概率能上一次太空”。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