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下基层听民声——和村民同坐一条板凳谋实策促发展
    48
    0

      4月下旬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干部走访多个村子,和村民同坐一条板凳,深入了解我区“六特”产业发展现状、移民村村民的生活变化、农旅融合的亮点做法,以及不同村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新挑战和对产业发展的新期待。村民们吐露心声、建言献策,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方向明晰、针对性更强。从村民的心声里,他们也收获了办公室里见不着、书本中找不到的解决问题的高招妙招。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的盐碱地上,宁夏第一家鲟龙鱼鱼子酱生产企业破壳而出,并积极争取进入高端消费市场;西吉县吉强镇创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3万亩,亩产值增加10倍以上……

      既不心浮气躁,也不等靠要。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创新发展思路,让一个个村子依靠特色产业富了起来,乡亲们的口袋鼓了起来。乡村“颜值”提升,村民“气质”也在改变,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好日子还在后头

      每年四五月份,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道旁的桃花杏花相继盛开,与树后的民居一起形成一幅秀美的乡村图景。

      4月28日一大早,弘德村的一处院落里,40多岁的王哈车和往常一样做好早饭,端给公婆。吃完饭,她就拎起扫帚去打扫牛棚。“那两间大的房间是刚移民过来时,政府给盖的。这几间,是我们去年新盖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喂完牛后,她带记者参观了家里这两年新盖的房子,屋内家电一应俱全、家具光亮如新,墙上贴着色彩明艳的壁纸,房间装修布置得格外温馨。

      “现在,商超、医院、学校都在周边,开车十多分钟就能到县城、二十多分钟就能到高铁站。”王哈车告诉记者,苦和难不是最可怕的,她在老家最怕孩子念不好书,以及没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是啊,在老家,要走到平路上得翻山,坐农用三轮车得用一个多小时。身上有个啥病痛,就吃点药忍着,实在忍不了了,才各处找车把人往山外的乡镇医院拉。”村民铁梅英也感触颇深。那时的“疼”,她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明白,移民是移出了一个新天地。“共产党的好,乡亲们一直记在心里。”铁梅英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曾经的戈壁荒原如今变成生态绿洲,葡萄、枸杞、肉牛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轻工纺织等现代工业趋向规模化——红寺堡区这个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成为移民搬迁致富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样板。

      群众中有大智慧

      如今,村村都立足特色产业过上了好日子,也面临新挑战——

      “现在的挑战就是肉牛养殖亟需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升级。村上初步计划先建成一条肉牛精深加工的生产线。”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

      “全国好多产区的草莓采摘已经进入尾声了,宁夏的草莓还在旺季。”4月18日,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李怀宝告诉记者,宁夏种出的草莓品质不输国内其他产区。把“星海草莓”乃至宁夏草莓的品牌叫响很关键,也迫在眉睫。

      西吉县新营乡上岔村是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当下,村里的肉牛养殖数量已接近饱和。我们希望能吸引有能力、有规模的养殖加工企业来村里投资,助力上岔村养殖规模提级扩容。”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帮说。

      群众中有大智慧。“调查研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功。农民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在我区构筑全面而广泛的乡村振兴主体力量支撑、集智破解发展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把调查研究摆在突出位置,紧盯粮食安全、“六特”产业、农民增收、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短板弱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激发与培育农民主体能动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动能”,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